景堂漫談:如何正確處理書法創作中簡體字與繁體字的運用

2020-04-17     景行書苑

景行書苑旨在建立一個傳承專業學習理念,展示景堂書法日課,分享文化藝術感悟的交流平台。我將始終秉持這一宗旨,努力把更多更好的臨帖和創作作品展示給朋友們,堅持每日更新。歡迎關注景行書苑,歡迎點贊、評論、收藏、分享、轉發,謝謝支持!

景行書苑設立「景行書友會」與「景行書學院」兩個圈子,歡迎加入一起交流學習書法藝術,歡迎定製收藏景堂書法作品。

在參觀書法展覽時,經常會聽到有些人提及作品中有繁體字與簡體字混用的問題。當前國展中對書法作品中文字的運用是不能繁簡混用,也就是說一幅作品要麼簡體,要麼繁體,只能選其一。

我們現在通用的文字是簡體規範字,為什麼書法家多數會選擇使用繁體字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書法家在長期臨帖的過程中,形成了寫繁體字的習慣。

由於他們學習書法時,在古帖中見到的多是繁體字和各類異體字,在長期的臨帖過程中,書寫繁體字已經成為習慣,所以進行書法創作時,習慣地運用繁體字書寫。我自己的感覺,每次拿起毛筆,往往就會習慣性的寫繁體字。在學校需要用毛筆寫字時,因為面對小學生,需要提醒自己運用規範字。

其次,個別字體不存在簡體字。

我國的書法藝術是從文字產生開始的,早期字體沒有簡體字。流傳到現在,字體實用性基本消失,也就不可能有這些字體的簡體字。如篆書、草書,因為其本身不易識讀,結字都是文字發展過程中,按照繁體字約定俗成的,如果隨意改變,就會更加難以識讀,所以只能以繁體字來表現。

第三,書法創作拒絕雷同,古帖中有大量被當做繁體字的異體字可以借用。

在書法界有一個公認的原則,就是有古帖中的那些異體字,不可否認有部分應該是錯字,只要有出處,運用到書法作品中與繁體字一起使用就得到認可。所以,也讓更多的書法家為少出錯誤,方便處理雷同現象,選擇了使用古帖中約定俗成的寫法。

另外,有些人因為對繁體字情有獨鍾,還有一些國家或地區仍舊使用繁體字,也讓書法中繁體字繼續占據主流起到了一些作用。

那麼書法作品又能不能使用簡體字創作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書法自文字產生以來,經歷了大小篆到隸書再到楷書草書行書,文字的不斷演變推動著書法藝術不斷發展。簡體字進入書法是書法隨時代的表現,是完全可以的。

在五體書的發展過程中,文字隨著時代的變換,實用字體也在變化。從秦代統一文字運用小篆,到漢代隸書大行其道,再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魏碑風格楷書占據實用主流。書法運用的文字,在書法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一成不變,由此可以肯定,書法也不一定要寫繁體字。

當前社會的實用文字是簡體字,完全可以讓簡體字進入書法作品之中。當代很多書法家也都做過這方面的努力,我老師洪厚甜先生在題寫校名和寫給中小學生的作品都是用簡體字。

綜上所述,書法作品中使用繁體字是可以的,但運用簡體字也完全可以。作為當代書法家,堅持同一幅作品繁簡不混用是應該堅持的。同時應該提倡在必要的環境下書寫簡體字,尤其是現在比較實用的楷書、行書、隸書幾個字體,書寫簡體字這不正是書法當隨時代的體現嗎。當然,作為書法家還應該學習漢字的流變,正確掌握繁體字的寫法,對於有些適合繁體字的環境還是應該運用繁體字,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刀切。

以上是我就書法作品中繁體字簡體字使用的一點認識,歡迎朋友們發表自己的意見,一起交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qBvnHEBnkjnB-0zgoA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