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外傳》,一部名副其實的神劇。
什麼樣才算神劇呢?其實看《武林外傳》自然就知道了答案。
即使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簡陋的客棧里,但讓人感覺到「江湖」很大,同時這「江湖」又有與眾不同的煙火氣,而勾勒出如此故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栩栩如生。
這是神劇!
01
同福客棧常駐六人組——掌柜佟湘玉(掌柜的)、跑堂白展堂(老白)、帳房呂輕侯(秀才)、廚子李秀蓮(大嘴)、打雜郭芙蓉(小郭)以及衡山派掌門兼五嶽盟主莫小貝。
六個人中五個人都「來自」江湖,獨獨呂輕侯(秀才)與江湖幾乎聯繫,反而先祖是知府乃朝廷官員。
既然同福客棧「臥虎藏龍」,《武林外傳》是不一樣的江湖紛爭,為何偏偏安排一個跟江湖沒有關係的讀書人進去呢?
要說秀才,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八歲精通詩詞歌賦……
按說如此滿腹經綸的秀才,中個舉人應該不在話下,但偏偏時運不濟每次考舉人都名落孫山,幾年下來,家產都「敗」光了,渾身上下就一張地契,而且是朝不保夕。這對一個讀書人而言打擊是很大的。
莫小貝入讀白馬書院,第一天就闖了禍,先生來家訪,竟然數落起了前朝知府的孫兒——秀才,無意中給秀才的傷口上撒了一大把鹽。
痛定思痛的秀才決心要「振作起來」,找到了新的方向——寫小說。
小說的名字就是《武林外傳》。
秀才要寫的是「武俠」——江湖恩怨,兒女情仇。
老白問:「你知道什麼是江湖嗎?」
秀才答:「你們不都來自江湖嗎?」
沒錯,他們都來自江湖。
掌柜的,一個既傳統又願意打破常規但極其摳門的女流之輩,自己沒闖過江湖無奈爹是江湖中人,也就嫁了個江湖人,也便成了江湖人。
老白,大名鼎鼎的盜聖,是一個想退出江湖卻偏偏惹著一身江湖恩怨的江湖人。
李大嘴,儘管是個廚子,但老娘是赫赫有名的斷指軒轅,他不就是「來自」江湖嗎?
小郭是個涉世不深對江湖抱有無限幻想的丫頭片子,而這一切來源於她爹在江湖中顯赫的名聲對她的影響。
莫小貝呢?年紀輕輕,名頭不少,未入江湖已是江湖人。
獨獨這秀才,與江湖沒有半點關聯。
但他要成為同福客棧這裡江湖的「見證者」。
大多數情況下,秀才以讀書人自居,總是「百無一用」。
掌柜的統籌帷幄同福客棧;打架的事小郭搞不定的老白能搞定;大嘴除了做飯也還能練練手腳,時不時替老白小郭打打下手;小貝雖然是個孩子卻該懂事的時候懂事,該鬧騰的時候鬧騰,前途無量。
也就秀才,肩不能抗、手不能提、不會做飯、長得還沒老白帥,大多數時候都是「躲在」眾人後頭看戲。
他幾乎不會正面「對敵」。
連喜歡的人都不敢正面說出口,給大嘴說,給老白,給掌柜的說,就是不給小郭說。
比如,一次小郭和老白分別要教小六和小貝武功,然後比試一場看誰教的好。因為看到小郭教小六武功時親密的接觸,秀才吃醋卻沒辦法,去找掌柜的嚼舌根,讓換徒弟。換了徒弟,又覺得小六跟老白學好了武功辦幾件大案官一升娶媳婦,自己心儀的小郭不就危險了,於是又跑到了老白跟前嚼舌根,這還不夠還要再去掌柜的跟前忽悠再換徒弟……
再比如找小郭要欠下的銀子,不敢開口。為了要銀子所做的「準備」,足足演了大半集,好笑又好恨。
和小郭鬧矛盾,不是找大嘴吐槽就是找老白問主意。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被所有人嘲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還不是中不了舉人的情況下,他仍舊堅持著一顆知識就是力量的心。
這個認知幫助他在同福客棧最艱難的時候拯救了大家。
《呂聖人智斗姬無命,佟掌柜火拚展紅綾》篇,姬無命逃獄重回同福客棧,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連老白都不是他的對手,結果經過秀才的一頓「開導」愣是讓殺人不眨眼的姬無命自殺了。
從藝術角度而言,這段是典型的無厘頭設計,視聽效果都達到極致,加上喻恩泰精彩的表演,讓秀才這個人物形象在這一刻突然高大起來。
知識就是力量?
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僅僅去說明知識就是力量未免太過單調,事實上,在整個同福客棧映射的整個江湖中,武力值似乎代表在江湖中的地位,然而在面對一個最強大的敵人時,卻是沒有一點武功的秀才一招制敵,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此役之後,秀才榮膺「關中大俠」稱號,自己從一個江湖的旁觀者變成了「真正的」一位江湖人。
也經過這一段故事,讓一隻既窮又面的秀才打了個翻身仗,為自己讀過的書證明了價值所在。
如果說智斗姬無命是秀才的翻身仗,那麼「鍍金」則是在《慕容子專訪莫掌門,呂秀才定義真俠士》篇中得到了真正體現。
小郭問秀才如果有天有筆錢突然從天而降,他最想幹什麼?
秀才的答案是修白馬書院、修西涼河河堤、上繳國庫……
小郭著急了,提示他能不能想想自己想想身邊的朋友。
給大嘴買雙新鞋、給掌柜的買盒胭脂、給老白買身新衣裳、給小貝買套文房四寶、給小六和老邢每人買把寶刀、給小米買雙銀筷子……就是沒有想到小郭,沒有想到自己。
不給小郭買,大概是已經把小郭當做自己人了。
而這麼一個既窮又面的酸秀才,在一筆巨額財富面前,是沒有想到自己的。
這才是大俠——先公後私,先人後己。
02
也許用讀書人的身份詮釋「大俠」兩個字還遠遠不夠。
一個真正的「大俠」,必須「有血有肉」,加上同福客棧加持,就得多個「接地氣」。
所以秀才的感情生活也不得不提。
在同福客棧中,秀才是個「花心」的人。
小郭走了沒幾天,就跟無雙好上了。
但在我看來,他跟無雙的好,完全是把無雙當做了小郭。
苦苦思戀終於在一次生日驚喜之後得到小郭同意,但即將面臨的卻是小郭的離去。這比新婚之夜,一方突然遠去不知歸期更可怕,因為既然結婚了代表回來的可能性極大,而秀才與小郭,僅僅只是剛剛確定關係。
對小郭的無比思念加上擔心小郭的不歸,讓秀才整日恍恍惚惚,直到無雙的出現。
無雙對秀才最初沒有想法,但秀才把對小郭的思念變相地強加到了無雙身上,誤以為無雙喜歡他,內心充滿著抗拒的同時卻又頻頻因為「巧合」而讓無雙慢慢喜歡上了他。
無雙喜歡秀才,是因為秀才的痴情,痴情於一人,念念不忘,這對從小無依無靠漂泊江湖的無雙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
而本身就賢惠的無雙對秀才來說也是失去小郭后最好的選擇,他心底裝著小郭但又總是被眼前賢惠體貼的無雙所吸引。
於是很多觀眾罵秀才是「渣男」。
也許是吧,但這才是接地氣的生活。
「大俠」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他滿腹經綸你尊他一聲呂聖人,可不是真的就成了「聖人」。
有血有肉,普普通通的人,一定會有情感的波動。
無論他的選擇是對是錯,無論他算不算渣男,只要他還對生活中的美好存在期待,那他就是存在於生活的人,這就是同福客棧的生活氣息,這也是《武林外傳》這個江湖的煙火氣。
看看金庸武俠中的大俠,哪個不是「朝三暮四」呢?允許他們在行俠仗義的時候妻妾成群,就容不得一個儒生大俠呂秀才在面對情感時有搖擺不定嗎?
其實不是容不下,而是我們見不得大俠「犯錯誤」。
我們以為大俠的錯不能引發江湖混亂,起碼也要有點刀光劍影,但大俠犯「原則性」錯誤就不行。
《武林外傳》是古裝劇,但是用無厘頭包裝的現代劇核心,「三妻四妾」就不說了,所以秀才的朝三暮四在很多觀眾眼裡就如同金庸武俠中的英雄美人才是一對,你一個堂堂英雄去放著美人不要喜歡一個過路村姑就不行。
但秀才恰恰不是金庸武俠里的「英雄」,他是寧財神筆下的「大俠」——一個真真存在於生活中,會為生活困苦發愁,會因感情糾葛躊躇的人,把一顆能先公後私先人後己的心包藏在普通人形象下的人。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能打打殺殺的不一定就是大俠,而大俠也不一定就是超凡脫俗。
「俠」字單邊「人」,脫不了俗才是真正的「俠」。
誰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且看同福客棧呂秀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TXx-nABnkjnB-0zpv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