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好處有哪些?」
知乎這個問題下,有125個回答,618個關注。
出於好奇,搜了下鏡像問題:單身的好處有哪些?
竟有1231個回答,1萬多關注。
我逐漸發現,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要不要談戀愛都得糾結了。
後台經常有讀者留言問我:
「到底是戀愛好,還是單身更好?」
我說:兩者沒有可比性。
就好比你肚子很餓,眼前卻只有幾天前的一碗餿飯;
這飯你還要吃嗎?
相較而言,和不合適的人在一起,絕對不如單身快樂。
所以,與其說愛情或者單身不好;
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正在將就。
這些年,我見證了身邊太多感情的分分合合。
也發現了一個趨勢:離過婚的女生,越來越「不可憐」了。
就拿賈靜雯舉例,當年她離婚鬧得沸沸揚揚,爭孩子爭家產,憔悴不堪。
如今,卻被小九歲的丈夫當女兒寵,容光煥發。
今年45歲的她勇奪視後,大家都說她比原來漂亮好幾倍;
這可以說就是離婚的「功勞」啊。
婚姻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心理和健康。
和不合適的人在一起,湊湊合合地,就糟蹋了自己的人生。
和對的人在一起呢,甜蜜又快樂,反而是種養生;
我發小常年在國外,快40了也沒結婚。
他的媽媽一催婚,讓他差不多得了,他就回應:
「我還想多活幾年。」
聽著是笑話,道理卻不俗:
撞上了錯的人,無異於折壽,千真萬確。
《演員請就位》中,很多人都說看到趙薇很親切。
這些年,她做演員和歌手都攬獲眾多獎項;
轉型導演後,拍的第一部電影便獲百花獎。
然而對於感情生活,卻提及甚少,也從不拿來炒作。
原來,43歲趙薇,從來沒將婚姻當作生活的重心:
「我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和獨立的生活;
對我來說,我和老公是夥伴,也可以是朋友。」
我從小看過了我爸媽的相處模式,便特別嚮往這種感情:
並非把愛當捆綁,而是給對方飛翔的自由。
我媽喜歡看書、結交朋友,我爸從來不擋著;
哪怕有了我之後,我媽遠赴北京去求學問道,一走就是好幾天,我爸也毫無怨言。
「你被一個人吸引,就要讓她歡喜。」這是他一直告訴我的話。
感情里,很多人容易患上一種心理疾病叫——病態共生:
我們相愛,就共存,共同使用一個身體和心理。
「你愛我,就應該無時無刻不陪著我。」
「我愛你,所以我做的你都應該喜歡。」
要求和裹挾,最後往往都會演變為一種控制,愛也變得空虛。
為什麼很多愛情到最後,都會把新鮮感耗盡呢?
答案是:你無意識地阻止了對方,成為更有趣的人。
我餐廳的店長,30歲,被家裡逼婚折騰得夠嗆。
來回相親不下十次,就是遇不到對的人。
聊起來才知道,她的理想型十年不曾變過。
「是不是真應該降低擇偶標準啊?」閒聊時,她問我。
我搖搖頭說:
「你需要的是更新擇偶標準,不是降低。」
若你越來越好,以前看不上的人,現在就更看不上;
沒有人拚命奮鬥,是為了到最後得過且過。
想想你和10年前的自己,已經大不相同,理想型自然也要適時更新。
以前外貌協會的人,現在或許更需要一顆懂你的心;
曾經渴望浪漫的人,如今或許更愛家的安定;
原來覺得非富貴不嫁的,此刻只盼能有人為自己遮風擋雨……
優秀的定義一變再變,彭于晏都開始拼演技了;
我也建議你們,換換男神女神。
從前和我媽聊天,她說年輕時也對愛情有過憧憬;
只是認識我爸後,便再也沒想過這些。
「後來說起愛啊,就只想起些小事;
比如你爸昨晚燒的菜,味道淡了些。」
然而我記得很清楚,當年吃的時候,她只道了聲「不錯」。
能延續一生的愛,免不了沾上俗氣;
粗茶淡飯里的愛意,並不比鑽石黃金里的少幾分。
有人憧憬百分百熱情,自然也有人享受半糖主義;
愛是沒有最優解的,能帶給你快樂的人才值得去愛。
就如你給文章點的每個「在看」,對的人總會讀懂你的認真。
就像呂秀才對郭芙蓉說的:
「我喜歡你,比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這些子加在一起都喜歡。」
這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