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九月,外甥女菲菲成了一名小學生,開學僅一個月,我妹妹就被老師請去學校三次了,都是因為菲菲頂撞老師。
有一次,老師讓菲菲上課回答問題,嫌棄她的聲音太小,反覆讓她回答了三遍後,還是覺得她聲音小,「你這麼小的聲音,同學們都聽不見,能不能大點聲?」
菲菲有些生氣,就問同學們,「你們聽到我說什麼了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聽到了」,然後她又對老師說:「同學們都聽見了,為什麼就你沒聽見啊?」
老師十分尷尬地站在講台上,未說一句話,但老師氣未消,讓學生們寫作業時,菲菲很快寫完了,老師就讓她再寫一遍,不一會兒,她又寫完了,老師又讓她再寫一遍,導致全班同學都寫完,放學回家了,菲菲一個人留在教室里寫。
還有一次,距離五分鐘下課了,菲菲向老師請假去廁所,老師讓她忍一會兒,馬上就下課了,菲菲說自己已經忍了一會兒,忍不了了,要是不去,就會弄髒褲子了,老師還是沒有允許,菲菲便衝出教室,去了廁所。
老師跟我妹妹說,她不允許學生頂撞自己,菲菲這樣做是不尊重她,要我妹妹好好管教孩子,妹妹說了孩子好幾次,讓她在學校聽老師話,不能頂撞老師,可菲菲依然我行我素,妹妹問我該怎麼辦?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菲菲這種敢說敢言的性格,而不是把老師的話當成聖旨,說一不二,我兒子讀一年級時,班上有孩子請假去廁所,老師不允許,孩子就不敢去,結果拉在了褲子裡。當然,將心比心,如果我是老師,學生當眾讓我下不來台,我的心裡也會不好受,那麼,到底該如何教育孩子呢?
首先,改變「一定要聽老師的話」的觀念
不管是過去的家長,還是現在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經常會說:「在學校一定要聽老師的話」,從而樹立了老師在孩子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不敢對老師說「不」,可老師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
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我就告訴孩子,老師說的話你也要想一想是不是對的,他讀幼兒園時,班上有兩三個男孩特別調皮,老師就會用「不聽話就讓警察把你抓去」來嚇唬孩子,有一個男孩特別怕警察,老師這麼一說,孩子就嚇哭了,老實了很多。
然後,我兒子就會悄悄地告訴同學,「老師是騙你們的,警察叔叔抓壞人,不抓小孩」,因為我告訴過孩子警察是保護小朋友的。因為他有了這樣的正確認知,就不會認為老師的話是對的。
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事情發生在山西應用科技學院,視頻中一名男生對學校搬宿舍提出異議後,校長大發雷霆,認為該男生挑唆煽動,「煽動的這個學生,該怎麼處理怎麼處理」。
作為一個高校的校長,在大庭廣眾之下大發雷霆,對於提出異議的學生,施以權威,不允許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頗有幾分「土皇帝」的做法,著實有失身份。
可現在的老師也好,家長也罷,大多都不接受孩子挑戰他們的權威,「我是你爸/媽,你就得聽我的」,有多少家長對孩子說過這句話呢?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權表達自己的觀點,哪怕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但我們不能剝奪他們說話的權力。
然而,家長和老師卻常常把孩子表達不同意見看成是頂撞,是不尊重老師和家長的表現,尊重不一定是對他人言聽計從,恰恰相反,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他人的觀點,才是對孩子的不尊重。
其次,讓孩子學會委婉表達不同意見
誰都不喜歡被他人生硬的拒絕,尤其是當眾被拒絕,讓人下不來台,沒有面子,特別是長輩,所以,我們應該告訴孩子,和老師有不同意見時,要學會委婉的表達,而不是生硬的怒懟。
菲菲的老師曾對我妹妹說過這樣一句話:「菲菲說的也不是不對,但我不允許她頂撞我」,言外之意就是菲菲的話太過生硬,讓她下不來台。
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委婉表達自己的觀點,說話不能太沖,比如,菲菲上課提出上廁所的要求被老師拒絕後,她可以對老師:「對不起,老師我真的很難受,忍不了了,我再不去就會弄髒褲子了。」這樣說老師有面子,她往往會同意。
讓孩子學會委婉表達,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平時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如果我們平時說話總是太沖,孩子就會效仿,讓別人聽上去很不舒服。俗話說,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會說話也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
作為家長,當老師告狀時,我們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就責備孩子,叮囑孩子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要就事論事,既要讓孩子尊重老師,又要讓孩子保持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不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