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養孩子的方法與以前養孩子可以說是天差地別。以前養孩子主要就是讓孩子吃飽穿暖就可以了,但是現在養孩子除了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更需要關心孩子的內心需求,爭取讓孩子得到各種方面的滿足。一旦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潛意識裡就會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對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那麼孩子小時候想要得到哪些內心需求呢?如果沒有得到,又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的需求
其實孩子小時候的需求說起來很簡單,就是被關心,被鼓勵,但是能做到的父母還是少數。對於大部分父母來說,照顧孩子的生理需求要遠遠比關心孩子內心更加重要,殊不知,對孩子們來說,這兩方面的需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都受到重視,孩子內心才會滿足。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兩者又是相輔相成的,像物質上的滿足就是父母準備好寶寶的日常所需用品,而寶寶所需要的心理需求則是父母的關注、安慰與鼓勵,如果寶寶感覺自己不被關心,內心會很失落,所以父母要隨時注意寶寶的需求。
那麼如果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性格缺乏安全感
第一個後果就是孩子內心缺乏安全感。安全感這種東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對人的精神是影響很大的,沒有安全感的孩子性格會變得敏感,與人相處容易患得患失,不僅自己累,會讓別人也很累。
對自己的能力喪失信任
第二個後果就是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產生自我厭惡。一旦內心產生對自己能力的懷疑,那麼就相當於自己給自己設了個界線,以後會很難跨越出去。
害怕嘗試新事物
第三個後果就是故步自封,想永遠待在自己的安全範圍內,拒絕或者說是害怕嘗試新事物,若是強求突破,很大可能內心會變得焦慮。
孩子是很脆弱的,這個脆弱不單指他們的身體,更多的在於精神,一旦精神受到傷害,那麼對他們的影響可能是長達一生也無法治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