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十一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防禦協定,旨在維護北大西洋地區的和平,稱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冷戰開始後,北約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斗得不可開交,最終以北約的勝利而告終。蘇聯解體後,北約轉變為政治軍事組織,成員增加到了26個,幾乎覆蓋了整個歐美地區。
1954年,北約收到了一份入會申請,而申請國正是北約的死對頭蘇聯。蘇聯此舉是為了減少在歐洲的對抗,防止世界分裂成兩個對立陣營,並提出一系列訴求:對德國的非軍事化、停止占領奧地利、放棄全面裁軍協議。蘇聯的這一舉動是好的,但被西方國家斷然拒絕,得到的回應是「不現實的建議,從本質上就不值得討論」。在被拒絕一年後,華約組織成立,世界正式分成兩個對立的軍事集團。
隨著冷戰的推進,蘇聯逐漸落了下風,華約國家的社會發展狀況全面落後於西方,蘇聯領導人對社會主義政體和發展方向產生了迷茫。1990年,戈巴契夫訪美,與老布希會談時提出再次提出加入北約,結果仍然被拒絕。一年後蘇聯解體,俄羅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社會改革,全面效仿西方構建民主制度。1995年,信心滿滿的葉爾欽又提出加入北約請求,結果再次被北約拒絕。
俄羅斯的社會改革非常失敗,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家要害部門被金融巨頭把控,連續數年經濟負增長。1999年,俄羅斯經濟跌倒了谷底,GDP僅1959億美元,是美國的1/50。這種情況下,與歐美展開經濟合作成為唯一的出路,普京先後向北約提出三次入會申請,最終不了了之。此後普京徹底看清了西方國家的態度,又走上了與西方的對抗之路。
從蘇聯時代到現在,俄羅斯始終不被西方國家接納,2014年還因克里米亞事件被西方經濟制裁。北約能接納波羅的海三國、波蘭和土耳其,為何偏偏容不下俄羅斯呢?這無關乎人種、文化和信仰,歸根到底是因為俄羅斯太強大了。俄羅斯作為世界前三軍事強國,即便衰落了也極具威脅,手握數千枚核彈,它真的甘心做美國的馬仔嗎?更何況俄羅斯在歷史上侵略成性,接納俄羅斯就等於養虎遺患。除非俄羅斯聯邦再次分裂,或成為像加拿大那樣的國家,俄羅斯才能被西方真正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