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媽媽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保護,面對病毒,不恐慌才會更好地應對

2020-01-29   北蘇

文|北蘇

圖|網絡


一月20號,我和老王駕車帶著寶寶回農村的婆婆家,高速上路過服務區,老王問我累不累,要不要去休息一下。

從我們家到婆婆家高速有3.5小時的路程,不休息也不是很累,我選擇了繼續趕路,沒有在伺服器停留。

現在回想起來,我為我當時做的這個決定感到慶幸,因為那會病毒肺炎還沒有現在嚴重,我們的了解也僅限於網上報道的在武漢出現幾例,感覺並不嚴重,也沒有威脅到北方城市。

但是這幾天,陸續的其他的城市也開始有疫情出現,好像幾天之內我們的生活就變化很大,我們回來的第二天,就被村裡登記,並且告知儘量減少出行,要隨時檢測體溫。

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回想一下如果當時我們在服務區逗留,如果服務區的人流很多,就有接觸到病毒的風險,我現在的心裡可能就會不安很多。

面對病毒,我不在乎我自己,但我更在乎我的家人和孩子。

疫情剛剛開始蔓延的那幾天,我的一個同學發了這樣的朋友圈:

「非典那年我沒感覺害怕,因為那時我還是個孩子,對病毒肺炎沒有多少概念,但是如今我有了孩子,面對這次的病毒肺炎我心裡有了怕,因為我有了在乎的人,希望病毒可以快一點被消滅。」

因為有了在乎的人,所以我們變得更加脆弱,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那個我們在乎的人,這是每一個媽媽都會有的感觸。

我也是一個媽媽,所以十分能夠理解我同學的心情,每一個媽媽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守護,所以在疫情面前避免不了會擔憂,會害怕,會恐慌。

回婆婆家的第二天,我出門買了口罩,消毒液,回來後在聊天的過程中也和公婆還有老王強調防護的重要性,因為全家都重視,都注意防護,才會給孩子更好的保護,這比恐慌有用的多。

每個媽媽都想給孩子最好的保護,面對病毒,不恐慌才會更好地應對​。

在疫情面前,媽媽們要怎麼做,才能減少恐慌心理呢?

01接納自己的恐慌,告訴自己害怕是人的正常反應,不要因此而排斥自己。

面對一些突發的事情,人們容易產生恐慌心理,會害怕,會擔憂,會莫名的恐懼,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

我們的心理容易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恐懼,不是因為事情真的多可怕,而是因為未知的那部分太神秘,給我們帶來了無限想像和假設的可能的,讓我們有無法掌控的不安感。

面對這些「我們無法預判可能會發生的未知部分」,難免會因為個人的理解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擔憂

所以如果疫情下的你很恐慌,不要排斥自己,不要覺得自己有了心理問題,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也可以通過正常的調節而得到緩解。

02減少恐慌,最基礎的方式是:足夠的了解你不了解的東西。

這次病毒好像來的有點突然,於是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很惶恐的給我發來微信,她說她的孩子才三歲,她現在每天都很擔心,就怕孩子會發燒會感染病毒,她連飯都沒有心情吃。

聽了她的敘述,我安慰她,雖然面對疫情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但是也不必過度的擔憂,盲目的擔憂和恐慌對我們照顧小孩子和家人沒有幫助。

首先我們要去足夠的認識這個病毒,以及這個病毒的感染的途徑,症狀,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正確的防護方式,減少感染的可能;就可以在普通的流感病毒與新型病毒間做以區分,減少不必要的擔憂。

其次,足夠的去認識這個病毒,我們可以通過網絡的報道,街道社區的宣傳知道,提高自己的防護意識,懂得「減少聚會,減少不必要的出門,戴口罩,做好衛生防護」,就能有效的減少病毒的傳播和感染,降低我們對會感染病毒帶來的擔憂。

當我們進一步的認識了這個新型病毒,也熟知了防護的方式,我們心裡也就會有「知識與認識」做支撐,也會增強我們對積極防護的意識與理解,減少手足無措之感。

當我們心裡明確的東西越多,恐慌就越少。

03減少恐慌,積極的做好防護,行動可以戰勝恐慌。

疫情剛剛出現那幾天,我就在網絡上看見了鍾南山院士給我們應對疫情的建議,其中有一條很重要:減少不必要的外出,取消聚會,聚集。

我也不斷的給老王和公婆「洗腦」,我對他們說今年的春節就不要出門拜年了,也通知親朋們不要來給我們拜年。

減少我們的外出,減少外人的到來,這樣就給我們和其他親人們多一份的保障。

這不是我們對親情友情淡薄,而是在這個關鍵時期,我們這樣做對他們好,對我們自己好,也是對小孩子最好的保護,同樣也為抗擊疫情盡一份力。

還好,老王和公婆都很贊同,初一一早,往年要出門去親戚家拜年的方式,改成了老王發視頻拜年的形式,雖然沒有見面,但是新年祝福也一一送到。

我們不出去,我還是擔心有的親戚會來登門,好在老王的表哥要來之前先給我婆婆打了電話,被婆婆婉拒了。

在防護方面,經過溝通,全家人開始積極的勤洗手,勤消毒,一直沒有外出。在全家人都有了防護意識後,我心裡的擔憂一掃而空。

面對病毒,我們的恐慌主要來自於害怕會被感染,那麼減少恐慌的有效方式就是減少我們和家人會感染的可能,

那麼就去積極的做好防護,減少出門,不聚會不聚集,出門戴口罩,做好消毒,勤洗手,房間多通風。

當我們做好每一步,我們心裡對會感染病毒的擔憂就會降低,不必要的心裡擔憂和恐慌也就會減少。

對於特別擔憂孩子的媽媽們來說,也會因為家裡的防護做到位,全家人都有意識防護,給了孩子一個很好的保護,而減少恐慌。

04擺脫恐慌,還要保持正常的起居生活,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我們家是從前兩年就開始改變睡覺習慣的,因為我之前熬夜導致身體不太好,所以父母和公婆都督促我們不能熬夜。

這次疫情來了之後,在農村的婆婆家,我們更是按時早早的睡覺,十點前就會熄燈。

人體對食物的需要和對睡眠的需要不被打破,按時吃飯按時睡覺,:一,會讓我們身體的免疫力提升,更好的應對病毒,二,也會讓我們生活規律且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減少因為習慣紊亂帶來的不適應和不必要的恐慌。

而且,每個媽媽都知道,對於孩子來說,好好的吃飯好好的睡覺,是讓孩子身體健壯的保障,

那麼在此時,媽媽們保證孩子好好吃飯,好好休息,提升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也在利用不出門的機會來拿出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孩子身體好,玩的也開心,能有效抵抗病毒。這會比擔憂,恐慌更能幫助我們保護好孩子。

最後想對所有的媽媽們說,病毒來襲雖然我們不能出門,雖然我們會有擔憂,但是這段時間不能出門,也是一個好好陪伴孩子,陪伴愛人和父母的好機會。

放下恐慌,把更多的注意力拿去與親人相互陪伴吧,把注意力拿去與孩子一起做遊戲,一起讀書吧。做一個不恐慌的媽媽,才會給孩子最好的守護。

只要我們好好的生活,用積極樂觀的信念面對生活,注意防護,自覺不出門和佩戴口罩,人人為抗擊疫情做努力,相信病毒很快就會被戰勝,寒冷的冬天終會過去,春暖花開的日子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