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父母為了叛逆的孩子傷透了腦筋,究竟什麼是叛逆,叛逆有哪些,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髮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下什麼是叛逆吧。
一、寶寶叛逆期
2-3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處於「寶寶叛逆期」的孩子,其心理是以自我為中心,喜歡做一些誇張行為引起別人的注意,以做對抗性行為為快樂;這個時候的孩子突然覺得自己長大了,像個大人,所以什麼事情喜歡親力親為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完成。 這個時候的孩子心理也特別需要尊重,是一平起平坐的尊重,所以他們不喜歡被指揮,被使喚,因此你叫他走東他走西。但2歲的孩子也會突然很粘人,害怕失去最親的人。這個階段的孩子感情劇烈,又變化無常。他會在兩個極端搖擺不定:「要----不要,行----不行」,有的寶寶還很難接受新的事物,沒有吃過的食物,沒有穿過的衣服等他都不要。
二、兒童叛逆期
兒童叛逆期的表現以下幾點
1、破壞性強:摔東西、拆玩具、亂寫亂畫、撕書、故意把玩具丟的滿地都是。
2、倔強固執,情緒反應激烈:堅持要特定的某一件東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堅持要穿某件衣服某雙鞋,即使不符合季節;想要做的事堅決要做到,否則就大哭大鬧;在公共場合坐地耍賴、打人。
3、和父母唱反調,不理睬: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不理睬父母,寧願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戰規則和權威,攻底線 :故意破壞之前訂好的規矩;層出不窮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講條件,要達到要求才肯做事。
5、和其他孩子起衝突,易動手:和別的小朋友玩耍時,爭搶同一件玩具,爭搶先後順序,不願意和別人分享玩具,但又愛搶別人玩具,嚴重時甚至打人。
三、青春叛逆期
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1、自我意識發展
(1)強烈關注自己的外貌和特徵。這時候孩子會注重儀表著裝,開始打扮自己。
(2)重視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業成績。其實,沒有一個孩子不想學好,只不過在實踐中有很多孩子不知道怎樣去學的更好而逐漸喪失信心。
(3)十分關心自己的人格特徵和情緒特徵。他們會把自己想像為「獨特的自我」,把周圍人視為「假象的觀眾」,似乎這些觀眾隨時隨地在關注著自己,造就了他們許多標新立異甚至可以說是幼稚的行為。
2、情緒變化特點
(1)不能自我控制情緒的波動。孩子的情緒有時高漲,有時消極低沉,在遭遇不滿或挫折時,很容易變得特別激烈,平靜下來時也會感到後悔,但又不能改正。
(2)青春期躁動。隨著第二性徵和性功能的發展,孩子出現了性好奇和接近異性的慾望,但這種慾望是被現實環境所壓制的。這種壓制讓孩子處於莫名的煩躁和不安之中,孩子出現的早戀現象或許不是真的在戀愛,而是尋求在這個特殊時期特殊的心理慰藉。
3、人際關係發展
(1)與父母關係:孩子進入初中以後,以父母為榜樣的態度漸漸變成了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點,對父母的依賴減少了,而反抗情緒卻增加了,表現除經常反抗父母不聽話等行為。
(2)與教師關係:在小學兒童心中,老師具有權威地位,但到了初中階段,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對老師的偏好會變得明顯,如果喜歡老師,對老師所授科目學習的興趣以及努力程度都會加強;如果不喜歡老師,那麼相應的對老師所授科目也會比較排斥。
家長應該如何做?
忌從學習入題: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以後,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綜上所述,每位父母都知道什麼是叛逆了吧。只要父母在寶寶成長的時期,把握住孩子的叛逆期,注意引導,而且引導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孩子,這個時期孩子往往特別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