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情緒,無非悲喜二字。而在詩歌中,最能感發人心的也是這兩種詩歌。但二者相較,還是悲涼的詩歌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究其原因,大概有兩點。
第一,詩歌之所以人人喜歡,就在於詩歌與讀者之間發生的共情作用。因為,唯有能與讀者達成「於我心有戚戚焉」的詩歌,才能打動人心。在詩歌中,讀者讀到的不再是詩人的故事,而是讀者自己的生活。
第二,這與人生的狀態有關。有作家說,幸福的生活都是一樣的,而悲劇的生活則人人不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於人生而言,喜悅快樂並非人生的常態,而悲泣憂愁才是人生最常見的風景。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的詩歌,總是悲劇占主流位置。
中國文化受到儒家的文質彬彬溫柔敦厚的美學的影響,提倡中和之美,無論是喜還是憂,一般都會比較克制。中國的詩歌也往往用意象的形式構築意境,因此,讀者朋友們要想感受詩歌中的情感之美,大概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這樣才能讀懂詩人,讀懂詩歌。
第一,你要了解這個詩人的生活,了解他的遭遇,這用孟子的方法就是「知人論世」。
第二,你要了解中國詩歌的特點。中國的詩歌很少直抒胸臆,很少捶足頓胸,很少狂呼亂叫。中國的詩歌崇尚含蓄之美,喜歡用意象來暗示,喜歡用景寫情。比如,我們看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假如你不了解杜甫的悲劇的一生,不了解中國詩歌的以景造情的藝術,你大概體會不到杜甫在安史之亂中,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中的極度的悲涼之感。
詩歌的悲涼風格,在中國詩歌美學中,一般被稱為悲壯或悲慨。雖然這種情感是姿勢各異無法把握,但著名詩論家司空圖在《詩品》中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概括:
大風卷水,林木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來。
百歲如流,富貴冷灰。大道日往,若為雄才。
壯士拂劍,浩然彌哀。蕭蕭落葉,漏雨蒼苔。
司空圖為我們總結了幾種悲涼境界的表現:一是平靜被打破,二是理想的破滅;三是時間無法挽回;四是富貴如燈滅;五是壯志難酬懷才不遇;六是英雄末路。這種悲涼就像是秋天的落葉,雨中的蒼苔一般無可奈何。
司空圖的概括固然形象,但分類較雜。王國維先生則非常精闢地將人生悲涼的情緒分成兩種,他在《人間詞話》中說,一為憂生之悲慨,二為憂世之悲慨。前者主要是個人的情感與命運,後者則是對社會、國家及天下而言。王國維先生的概括,更勝司空圖一籌。
唐詩宋詞中,表達悲壯、悲傷、悲涼和悲哀的詩詞很多,特精選幾首。
1.壯志未酬飄零一生的悲涼。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杜甫曾經志大才高,他曾經夢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但他卻將自己活成了一齣悲劇。他漂泊江湖無家可歸,最後只能全家住在小船上。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是杜甫在遲暮之年臨終之前最悲涼的哀嘆。
2.突然被貶前途無望生死未卜的悲涼。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唐朝詩人韓愈本著為國為民的信念,諫阻唐朝皇帝佞佛的行為,自己一片丹心,卻橫遭貶謫。謫貶赴任,全家也遭到貶謫,小女兒也死了,被埋在路旁,可謂是悲涼至極。前瞻茫茫,雪擁藍關,馬也踟躕起來,再加上韓愈認為這一去必然死在異鄉,再也回不來了,其心情之悲憤與悲涼,溢於言表。
3.從一國之主到敵人的階下囚,三千里河山盡失的悲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從文藝皇帝到階下囚,全家被俘押往汴京,三千里河山喪失在自己手上。他於某個七夕之夜,遙想回不去的江南,其愁思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怎一個悲涼了得!
4.英雄末路而壯志未酬國恥未雪的悲涼。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陸遊與岳飛辛棄疾一樣,都是悲劇英雄。他們心懷收復故土之偉大志向,最終卻落得個英雄末路壯志難酬的悲劇結局。岳飛的「弦斷有誰聽」,辛棄疾的「可憐白髮生」,與陸遊的「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都是英雄壯志難酬極為悲涼的情感的迸發。
5.一場不期而遇的一見鍾情,最終卻是曲終人散的悲涼。
《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詩人崔護遇見了一個桃花般美麗的姑娘,姑娘的一顰一笑讓詩人遇見了愛情。但是最終卻有緣無分,第二年再來的時候,姑娘已經不在了,只留下桃花影中姑娘曾經的笑容。詩寫的貌似很清新,甚至有些春天驚心動魄的美,但實際上,卻是傷到骨子裡的悲傷。
6.回憶過去依然美麗但已經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悲涼。
《武陵春·春晚》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晚年的李清照。經歷了亡夫之痛,喪國之悲,獨身漂泊之苦,一個曾經風姿綽約的少婦,竟然已經達到倦梳頭的地步,可見心情之悲涼。於是就有了「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悲傷。此悲傷,與李後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傷,雖異曲而同工。
7.十年生死兩茫茫亡妻難忘的悲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應該可以排在悼亡詩的第一位。其悲涼之情,力透紙背。十年生死相隔,竟然一日未忘,蘇東坡寫到夢中妻子的美麗,但結尾卻是極為淒冷的「明月夜,短松岡」,美夢破滅,自己所面對的只是在明月之夜,一個孤獨淒冷的短松岡。一夢境,一現實,兩相對比,可謂淒涼至極。
8.深愛一場卻是悲劇的結局的愛情。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裡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姜夔寫愛情詞以悲涼為主,而這首詞大概是他最為沉痛悲涼的一首詞了。姜夔深愛著那個合肥的姑娘,但最終卻無緣在一起,他甚至後悔當初自己種下了相思的種子。直到自己雙鬢斑白青春不再之時,竟然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悲傷起來了。姜夔最後甚至怨恨,怎麼又提起了那個七夕的夜晚,讓我又想起了那個刻骨銘心的姑娘。整個詞大量運用反語,這何嘗不是更深的悲涼呢。
9.科舉考試一敗再敗的悲涼。
《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愁更愁。
晚唐詩人羅隱,經歷了十次科舉考試的失敗,他寫下的這首詩,看似達觀,其實是透心涼的悲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U9hcHIBd4Bm1__YqS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