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的人正是擁有了較多資源的人,越來越多的人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人們的對財富的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只要可以輕易抓到手的資源,人們都會快速的掠奪。這一點在文玩圈和奇石圈表現得尤為突出:崖柏被採挖一空,多種奇石資源被掠奪一空。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只要把資源抓到手裡就會擁有更多的財富。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擁有把資源轉化成財富的能力,或者就會適得其反。這就好比有的人住在金山上依舊窮的叮噹響,因為他沒有開採金礦的能力,也沒有掌控金山的能力。當一個人能力與掌控的資源嚴重不匹配時,往往會讓一個人的人生變成悲劇。
奇石欣賞
很多石友家裡有成堆的石頭,但是真正能把這些石頭轉化成財富的人卻少得多。奇石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也有不錯的經濟價值,觀賞價值可以轉化成精神財富,經濟價值可以轉化成物質財富。把奇石轉化財富說起來簡單,就是懂得通過奇石審美提升自己的精神內涵,就是通過自己讓奇石流轉獲得經濟回報。如果你不懂奇石,奇石在你眼裡就是奇形怪狀的石頭;如果你不具備營銷的能力,你手裡的奇石就很難流轉出去,那麼奇石的經濟價值就很難體現。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奇石數量的多少跟擁有財富數量的多少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奇石欣賞
奇石收藏和鑑賞是高層次的文化活動,現在賞石人數的激增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社會人群文化水平的提升。賞石活動有平民化的趨勢,但改變不了賞石文化的本質,賞石文化的本質是人們為了滿足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進行的賞石活動。奇石鑑賞不僅是對奇石形態本身的鑑賞,也是鑑賞者對自己所掌握的文化藝術形態的一種自我欣賞。我們對事物的理解分為三個層次:了解、認知、欣賞。了解是對知識的學習,認知是接觸和感受的結果,欣賞是認知後引起的感情共鳴。對於奇石好鑑賞來說,了解就是賞石知識理論的學習,認知就是對奇石身份的鑑定,欣賞就是觀賞奇石後內心愉悅感受。我們對奇石知識掌握得越全面,我們對奇石的認知就會越深刻,我們對奇石認知的越深刻就會獲得更加強烈精神認同感。
奇石欣賞
同樣是玩石頭有的是圖個熱鬧,有的越玩越有門道,雖然都可以獲得快樂,但是每個人的內心感受是不相同的。對於一個對奇石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他的綜合文化素養越高,他從奇石上收穫的精神食糧就越多。這「精神食糧」就是精神財富。
奇石欣賞
奇石交易從本質而言和其他商品交易的本質是相同的,都是遵循市場規律的商業行為。奇石交易的價格跟奇石種類的供求關係有關,跟奇石的文化包裝、營銷手段有關,跟交易雙方對奇石的認可度有關,跟奇石藝術形態也有關。奇石屬於藝術品範疇,人們大眾對於藝術品藝術性往往是有爭議的,再者由於奇石的標準過於含糊,人們對奇石作品的藝術性爭議更大。就目前來說,決定奇石的奇石因素中,奇石的藝術形態並不能成為奇石價值的決定因素,奇石的價格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奇石的藝術性。最貴的藝術品並不一定是藝術成就最高的藝術品,藝術品的價格跟很多因素有關,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因此可以這麼說,擅長奇石營銷的人才是奇石經濟價值的最大受益者,他們懂得奇石鑑賞但是不一定精通奇石鑑賞。奇石作為特殊的商品,並不是你擁有的奇石越多你就擁有越多的物質財富,你只有讓奇石流通起來,這些奇石才會轉化成你的物質財富,因為商人才是商業行為的受益者。
奇石欣賞
通過奇石獲得精神財富的途徑是精於奇石鑑賞,通過奇石獲得物質財富的途徑是是善於奇石產品的營銷。如果你沒有以上兩種能力,即使你有擁有再多的奇石,你也無法讓它們變成你的財富。
奇石欣賞
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