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停發行儲蓄國債,想要傳遞出什麼信號?

2020-04-09     不執著財經

按照慣例,我們國家每年都要發行儲蓄國債,但是根據最新消息,原計劃在4月份和5月份的儲蓄國債暫停,二季度僅在6月10日開始銷售國債。對此,國內一些學者認為,暫停發售儲蓄國債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避免中老年人群的過度集中,畢竟當前新型冠狀病毒防治工作進入了新階段。而從昨天第二季度國債通知上看,基本上儲蓄式國債要暫停到6月之後了。

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對於已經到期的3年期和5年期國債,4月9日將自動轉入投資者個人帳戶,不需儲戶到網點辦理到期兌付業務。至於今年6月10號是否會繼續發售儲蓄是國債或者今年11月10號之後還是否會延續到12月10日,這都需要後續央行的進一步說明和發布通告,也得是當前全球範圍內疫情的影響程度,做綜合的決斷。

而我們認為,央行在今年上半年暫停發行國債,除了避免在疫情期間老年人群過度集中之外,還應該想傳遞出以下幾個信號:第一,此次新冠疫情來得突然,在這段時間裡,央行和國內金融機構也只能停止運作,本來準備好的儲蓄國內的發行節奏給搞亂了,因此,只能是推遲到今年第二季度再發行儲蓄國債。

第二,暫停發行儲蓄國債意味著國家在傳導一個信號,那就是不鼓勵居民儲蓄,希望大家多去消費,來緩解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在目前經濟下行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出口,都不行了,只能靠國內消費來拉動經濟增長。為了提高經濟活力,各省正在出台刺激投資和消費的政策。當然,還要配以一定量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托底,這樣先把國內經濟穩住了再說。

第三,儲蓄國債一直是深受投資者喜愛的理財產品,並且國債的收益率還是非常不錯的,三年期利率為4%,5年期利率為4.27%,而且按年付息,從目前情況看,隨著基礎利率不斷下降,這樣安全高收益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少,國債的延期發行,必然會讓更多的資金流入其他理財產品,也會壓低其他理財產品的利率,導致銀行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的收益率與無風險的大額存款的差距越來越小。未來像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理財產品的收益下行將是一個大的趨勢。

國內暫停發行儲蓄國債,從表面上看,在突發新冠疫情後,央行和國內金融機構都共同抗疫,國債發行就延後了。同時,也要避免老人們為了購買國債而過度集中。但從更深層面看,央行暫停上半年國債的發行,主要還是想鼓勵大家多消費,以刺激經濟增長,同時,暫停國債發行,也可以使市場有了更多流動性,以便降低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的利率。當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降低了,貸款端的利率才能進一步下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Hv6X3EBnkjnB-0zSlf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