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裡,怎麼會少「巨嬰」這個群體呢?

2019-10-11     老陝的學堂

今天,又聽到大學裡一些「有趣」的事,比如:有的大學生每天晚上22:00去管理部門蓋章子,抱怨沒人辦理。有的大學生沒有選到心儀的課,奶奶會打電話給管理部門的老師:「我孫子沒選上課......

這樣的經歷對於輔導員來說很多,特別是請假理由

學生A:輔導員,我想請假。

輔導員:為什麼請假?

學生A:因為腳痛。

輔導員:為什麼腳痛?

學生A:昨晚上踢到被子。

輔導員:踢到被子!!!踢!到!被!子!

學生B:輔導員,我想請假回家

輔導員:為什麼請假?

學生B:感冒了,不舒服,頭痛。

輔導員:請假回家就能好了嗎?

學生B:我不知道。

輔導員:我批不了你這個假。

學生B:那我打電話給我爸媽,讓他們跟你說好嗎?

輔導員:即使你爸媽同意,我也不會批你的假。

學生B:你給我請吧,我高中時成績好,班主任都很容易給我請假,而且我現在也沒有掛科,成績也挺好。

學生C:老師,我要請假。

輔導員:什麼原因?

學生C:我失戀了。

輔導員:失戀就需要不上課?

學生C:前男友和我上一個課!

前幾年,小編看過一則新聞,大致是:某大學舉辦畢業生供需見面會,「這是我兒子的簡歷,麻煩您看一下。」在一家用人單位的展位前,一對50歲左右的夫妻正積極地介紹自己孩子的情況。因兒子臨時有事不能來招聘現場,夫妻倆特地趕來幫兒子物色合適的工作。

另一名大學生也因有課,由母親帶著簡歷替她來找工作。因為女兒還想考研,所以對招聘會並不是很感興趣,可她擔心女兒萬一考不上又錯過了最佳求職期,因此代替女兒來看看是否有好的崗位。

對此,很多用人單位都表示「不歡迎」,「連找工作都讓父母代勞,這讓我很擔心他們的工作能力。」一名公司主管說。

話說,有的大學生會發生這類「謎之行為」,小編的朋友在高校工作也聽過,大學裡「高知」們的神奇狀況。有的老師因為太忙,會讓一大把年紀的老父親老母親代辦工作業務,或者讓父母給單位領導請示工作事務等等。

近年來,網絡上更是不乏成年人的「不成熟行為」案例。現在,社會稱這類成年人為」巨嬰「,他們的智商不低、情商也不一定差,但是有些行事方式卻讓人無法理解。

研究「巨嬰」心理的專家武志紅在他的著作《巨嬰國》中用「敵意想像的五部曲」解釋這種心理:

1、你要按我的來;

2、否則,我憤怒;

3、我的憤怒攻擊了你,而你必定會還擊我;

4、隨後我發現,你的種種行為,都是在還擊我;

5、我很委屈,我沒對你做什麼,你為何這麼凶,所以更憤怒。

武志紅老師從每個人的家庭成長教育上,深入探索這種巨嬰心理。我們每一個人多多少少心理上都存在著巨嬰心理。武志紅老師說:「我們對權力、名聲、成就與物質等的高漲需求常常是一種防禦,背後的聲音是:抱抱我,看著我。」

如果做了父母還有強烈的巨嬰心理,自己都沒有獨立成熟,就會在家庭教育上長期缺位。當他們對家庭的責任感越來越弱,逐漸從家庭義務中脫離出去後,也會漸漸變成隱形父母。

此外,每一個「巨嬰」背後,都是「母愛泛濫」的結果。毫無疑問,每個父母都愛孩子,然而就是這份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讓孩子從小到大,一次又一次,被媽媽充滿母愛的刀,雕刻成後來脆弱、依賴、沒擔當、沒主見的模樣。

母愛如天,一切包辦,「控制型父母 + 沒限度的嬌養 = 1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身為父母,自己先斷奶,對孩子也要適時放手,否則,啃老族遲早耗儘自己的人生,也無法扶起長不大的孩子。

(部分內容轉載自「有書」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HhwwG0BMH2_cNUgSQ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