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入戲太深,飾演"娘娘腔"被父母質疑性取向,還疑似喜歡靳東

2020-01-02     圈外觀察室

前段時間,網上流出一則不雅視頻,很多人將其與演員王凱掛鉤,一時間各種不堪入目的陰謀論甚囂至上,對他的聲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而就在今日,#王凱不雅視頻案#終於真相大白。

經律師事務所披露,經鑑定,不雅視頻內人物圖像與演員王凱面部特徵不一致,並非王凱本人。而以此影片要挾王凱的經紀人,妄圖敲詐勒索1000萬人民幣的被告人,也面臨著5年牢獄之災,總算是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也還了王凱一個清白。

其實,王凱自初入行以來,出演了不少經典角色。他是《北平無戰事》的方孟韋,是《琅琊榜》的靖王、也是《偽裝者》的明城,更是《歡樂頌》的趙醫生。

雖然這些角色各不相同,但是不得不承認,王凱把每一個形象演繹得都相當成功。

但是,他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恐怕還要數"娘娘腔"陳家明。大概就是從那時起,網絡開始有了質疑他性取向的聲音,這也一直王凱困擾至今。

一個入戲的"娘娘腔"

很多人天生就是吃演員這碗飯的,王凱就是如此。

打小,他就對表演充滿慾望,即便是在學業最緊的高中時期,也會把升學壓力放到一邊,"不務正業"地組織同學們排話劇。

悲劇藝術的巔峰之作《雷雨》,就是他最早的啟蒙作品。後來回憶當年的自己,王凱還表示:"那時候心氣比誰都大,表演欲特彆強,還演了周萍。"

不過,不同於其他出身於演藝世家的演員,王凱在表演這條路上,並不算一帆風順。

青年時期的他,一直以為演員都是天生的,直到後來才知道有專門教授表演的學校。

一次偶然機會,他有幸去北京拍攝了一個廣告,結果因為形象氣質佳,被導演詢問是北電的還是中戲的。

就是對方這看似不經意的幾句話,在王凱的心裡播下了表演的種子,讓他堅定了當演員的信心。

之後,他毅然決然辭掉了新華書店的"鐵飯碗",北漂進入中戲培訓班學習表演。

出於對表演的熱愛,王凱曾接下一個與他本人形象360度反差的角色——《醜女無敵》中的陳家明,並一簽就是四季。

作為演員,他是成功的。

電視劇播出不過兩季,王凱飾演的"娘娘腔"陳家明已經深入身心。

他原本的朋友對其表現感到詫異,表示不認識這樣的王凱。

父母也因為他對角色的精彩演繹,懷疑他的性取向。

就連他自己,也沉浸於角色無法自拔,整部戲結束之後長達一個月時間,舉手投足仍然有娘娘腔陳家明的影子。

他說,那段時間,陳家明好像長在了自己的身體里,揮散不去。所謂入戲,大致就是如此。

很多人因為這個角色,把王凱等同於是娘娘腔的性格,殊不知,生活中的他是一個陽光大男孩形象。

在參加某次採訪時王凱表示,自己其實並不喜歡陳家明這個角色,當初演這部戲也是生活所迫,在他眼裡,角色並沒有高低之分,所以唯一能做的就是將角色演好。他的確這麼做了。

為了演好陳家明這個角色,王凱特意與身邊類似性格的朋友接觸,向他們學習日常的生活習慣和處事特點,包括一些小動作,"我們的實際生活中的確有這樣的人物存在,陳家明只不過是放大和集中了他們的個性",王凱曾如是說道。

因為陳家明,王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連魯豫這樣的名主持人也誇他豁得出去,稱讚他演技逼真。

但熱愛演戲的王凱認識到自己不能再演這樣的角色,如果一旦被形象固化,將意味著會被大家認為只能演繹這種類型,從而失去嘗試其他表演的機會。

為此他推掉了很多同類型的角色,卻發現並沒有其他的角色上門找他,但是他依然在堅持,哪怕幾個月沒有戲拍,他都不給自己退路。

大器晚成的"小鮮肉"

因為對表演的熱愛,他不斷堅持,終於等到了《知青》中齊勇這個角色。

為了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他對整個表演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做到了百分百入戲。

據悉,《知青》的拍攝周期長達7個月,橫跨8個省市,從三十幾度的酷暑到零下四十度的寒冬,當有的演員臨陣脫逃,他卻憑藉著一股倔勁堅持了下來。

劇中有一場暴風雪的夜戲,需要王凱在零下四十幾度的環境下躺著一動不動,但是為了能夠讓整個表演更真實,王凱主動提出要求劇組使用鼓風機對著自己吹。

導致最後,即使王凱貼了暖寶寶帶了四副手套,演完後雙手還是僵到沒有知覺,臉上也結了一層厚厚的冰渣。

不過對於這段經歷,王凱並不認為自己有多麼辛苦,而是從中體會到了勇氣的價值,他意識到"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困境,其實只要讓自己堅持一下,咬咬牙,一切都會過去的。"

他在《知青》中所表現出來的敬業態度和紮實的演技,讓製片人侯鴻亮對他刮目相看,"他是個非常認真紮實的演員,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於是,在《知青》拍攝完成的3年後,侯鴻亮親自帶著劇本邀請王凱出演電視作品《北平無戰事》,與劉燁、陳寶國、倪大紅等7位影帝同台飆戲。

"為什麼演員一定要多接好戲,好戲的其中一個因素是什麼,因為好戲一定會有好的演員,你一定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好的東西"。深諳這個道理的王凱,始終懷著一顆謙卑的心在劇組不斷學習。

在拍戲之餘,他認真觀察老戲骨們是怎麼備戲、怎麼演戲,為了儘快跟上大家的步伐,他早早地就將自己的劇本背得滾瓜爛熟。

以至於後來,當導演要求將一場"方孟韋"大鬧"五人小組"的戲份提前三天拍攝時,他一氣呵成地演了下來,10分鐘的台詞完全沒有任何錯誤,而且最後一滴沒有經過設計的眼淚,更是成為了意外的點睛之筆。

為了讓角色演好,他喜歡將自己代入到角色中體驗人物的一生,哪怕常常會有陷入其中難以自拔的情況。

在剛拍完《琅琊榜》時,王凱曾發布過一則微博,表示自己已經分不清楚,到底是自己進入了角色,還是角色進入了自己,入戲太深,讓他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走出來。

每每回憶起《琅琊榜》的兄弟情,王凱仍然抑制不住熱淚:"你說現在這個社會,還有誰願意為了一個不知死活的人拚命?沒有了,所以靖王是我的理想人格,我希望自己有靖王的品格,但又沒有。所以能夠在戲裡完成這樣的角色,有一種夢被實現了的感覺。"

後來他在《偽裝者》中出演的明城,也因為表演的太好,滿眼裡都是對靳東的愛,導致不少網友假戲當真,將他和靳東評為"男男CP",導致其性取向再次被質疑。

事後,在接受採訪被問及此事時,王凱只是委屈回應""我不是故意的啊。作為創作者,我肯定要紮實演戲,在拍戲的時候我真的半根CP的弦兒都沒有。"

隨著這兩部劇的爆火,三十幾歲的王凱終於成為了當紅"小鮮肉",收穫了不少"靖王妃"。不過王凱卻表示"有一點點心酸,有一點點失落"。

畢竟當時的他,已經33歲,卻還被人叫成小鮮肉,有些許不是滋味。

不過,雖有失落,他也認可成名晚對自己也是一種幫助。

在《可凡傾聽》中,王凱曾說:"觀察生活是演員一輩子的功課,所以你成名越晚,你前面積累的東西就越多"。

對他而言,他並不拒絕成名,畢竟演戲都想要獲得觀眾的認可,"我很享受被擁簇和被高高捧起的感覺。"但是相比於成名這件事,他更希望的是能夠演繹好自己手中的角色。

所以,《歡樂頌》《如果蝸牛有愛情》,展現了他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兩部劇里,完全看不到之前那些角色的影子,他變得平易近人,甚至十分的撩人。

他認為自己演這樣一部戲就像是在"玩"一樣,無論是什麼樣的角色,都要用人物本身的性格去思考如何演繹,相當"入戲"。

之後,他回歸自己"男子漢"角色,又出演了《大江大河》。

為了準確表達出人物的生活,王凱專門去當地學習怎麼喂豬,還努力減肥瘦到皮包骨,只為更好地展示人物狀態。

即使只是自己的背部鏡頭,他依然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力求整個情節的連貫性,讓人物更加飽滿立體。

據他自己表示,拍戲那天自己的戲份其實不多,但是表演完這段戲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心情去吃飯,反而陷入了無盡的失落和空虛。

而當拍完整部戲之後,王凱深陷在角色中難以出來,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接工作,只想好好休息,想辦法找回自我。

最終,這部劇讓王凱獲得了第2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雖然最後惜敗給了老戲骨倪大紅,但是劇集卻獲得了最佳電視劇,這無疑也是對王凱的一種認可。

結語

很多人以為,王凱是娛樂圈突然生長起來的力量,殊不知,他的成功,從來不是一夜爆紅。

入行十幾年,從最初的娘娘腔角色被人誤解,到如今的百變男神,王凱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耕耘。

雖然因為"醜聞"一度被大家懷疑,但如今王凱終於澄清了誤解,大家也看到了一個醉心於藝術的好演員。

相信他未來的路一定會走得更順更好,畢竟,熱愛表演,尊重觀眾,是王凱作為演員,最寶貴的財富。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圈外觀察室】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G0fBaW8BMH2_cNUgeEZ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