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個月的寶寶缺鈣現象比較多見,所以從5個月開始媽媽要多注意寶寶缺鈣的問題,學會從各個方面觀察寶寶是否缺鈣,缺了就積極補充,不缺也不盲目補。
5~12個月寶寶容易缺鈣
5~12個月的寶寶容易缺鈣,而其中有些寶寶更易缺,第一類是出生時就比較特殊的,包括早產兒、雙胞胎和低體重兒,這類寶寶胃腸道功能不健全,對營養的吸收能力不佳,所以更容易缺鈣;第二類是後天生長比較特別的,包括肥胖的寶寶和生長速度快的寶寶,他們對鈣的需求都比其他寶寶大,容易缺鈣;第三類是生活狀況比較特殊的寶寶,包括活動量大的和長期腹瀉的寶寶,活動量大的寶寶有部分鈣隨著汗水流失了,容易缺鈣,而寶寶長期反覆腹瀉本身可能是鈣攝入不足導致的。這幾類寶寶都要給予特別關注,預防缺鈣。
當然,並非不是這幾類寶寶中的一員,就不需要關注鈣的問題了。寶寶在5個月以後鈣的需求量從之前的每天300毫克增加到每天400毫克,母乳不能滿足要求,奶粉中的鈣吸收不良,都是有可能缺鈣的,也都要給予注意,及時發現缺鈣問題。
觀察寶寶是否缺鈣
寶寶缺鈣,會從多個方面表現出來,媽媽保持一定的警覺性,很容易發現寶寶缺鈣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點:
1夜啼:寶寶如果夜裡經常哭鬧,尤其在半夜3點以後愛哭,可能就是缺鈣了。因為鈣有抑制神經興奮的作用,而人體血鈣水平在後半夜最低,缺鈣的寶寶在這個時候就特別容易驚醒,變得愛哭了。
2枕禿:枕禿指的是寶寶後腦勺跟枕頭接觸的一圈頭髮脫落的現象,這是因為缺鈣寶寶頭部汗多,睡著後經常搖頭摩擦後腦勺而導致的。
3濕疹:當寶寶特別容易長濕疹,而且多長在頭部和背部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是缺鈣了。
4出牙遲:寶寶大概在6個月開始長牙,如果到了10個月時還沒有長出來,可能是缺鈣了。
到寶寶1歲以後,還要結合看他的囟門閉合情況和肋骨是否外翻以及雙腿是否能併攏等情況判斷是否缺鈣。如果囟門大,遲遲不閉合,而肋骨出現外翻現象,雙腿有O形腿或X形腿的可能,說明缺鈣已經比較嚴重,需要儘快治療。
確定缺鈣要經過醫學檢查
缺鈣症狀很多,要綜合判斷,最好還是經過醫學檢查,做血鈣水平和骨鹼性磷酸酶兩項檢查,指頭采血即可。血鈣正常值是2.24~2.75毫摩爾/升(mmol/L),骨鹼性磷酸酶正常應小於200單位/升(U/L),綜合考慮可以判定寶寶是否缺鈣。另外還可以在腿部做骨密度掃描,無痛苦,也很準確。
需要提醒一下,單純看血鈣值是不能確定是否缺鈣的,因為血鈣水平和骨骼鈣水平是不斷調整的,當血鈣水平較低時,骨骼中的鈣會轉移到血液中,所以檢查血液中鈣水平不低,不代表骨骼中的鈣水平也高。
避免不當補鈣法
缺鈣就補鈣,看上去很簡單,其實操作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我們最要注意兩種可能,一是補鈣仍然缺鈣,另一個就是補鈣過量。
一直補鈣仍然缺鈣
不斷補鈣,但仍然缺鈣的寶寶不少見,遇到這種情況要檢查下補鈣方法是否正確、有效。
首先檢查鈣劑吸收率,如果吸收率偏低就會導致補鈣仍缺鈣的現象。寶寶補鈣最好選擇兒童型鈣劑,最好的是乳鈣,乳鈣含鈣量雖偏低,但吸收率很高,遠遠高於其他劑型,而且對腸胃刺激小,吃乳鈣的寶寶很少有便秘、腹瀉、胃口不好等問題,其次可考慮葡萄糖酸鈣、乳酸鈣。碳酸鈣要大些再考慮為好,碳酸鈣口味不好,不好喂食,最重要的是它不溶於水,需要大量的胃液來消化它,對寶寶來說負擔較重。
其次檢查補鈣時間,飯後補鈣、夜裡睡覺之前補都對提高吸收率有益,如果寶寶吃了含草酸、植酸等物質的輔食如菠菜、雪菜、空心菜等,要過2小時再服用鈣劑。
再次檢查服用鈣劑的方法,少量多次服用鈣劑比一次性服用大量吸收效果更好,一天的鈣劑量可以分3次服用。
最後也最重要的一點是服用鈣劑同時要有足夠的維生素D補充,能曬太陽每天要曬2小時以上,不能曬太陽就要合理服用維生素D,促進鈣吸收。
預防補鈣過量
缺鈣了需要補,但千萬不能補過量。鈣過量了,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會造成極大危害,輕則引起身體浮腫多汗、厭食、噁心、便秘、消化不良等,重則影響心臟功能、視力、骨骼等,造成寶寶心臟病、身材矮小、易骨折等毛病。
所以,給寶寶補鈣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擅自加量,只要寶寶沒有了缺鈣的症狀,就做個檢查,確信已經不缺鈣了或缺鈣並不嚴重了,就要停止服用鈣劑,並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同時多曬太陽即可。
特別叮囑
鈣可使牛奶凝結,增大消化難度,所以給寶寶服用鈣劑要和喝奶時間隔開2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