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冰冷的黑色電影,《M就是兇手》畫面豐富,超越了好萊塢電影

2019-07-27     得心評電影

混亂年代背景之下的一場連環謀殺案,隱喻的卻是獨裁納粹的偏執和癲狂冉冉升起,人人權與道德、法律的糾葛之所以複雜,人性的溫暖與法律的冰冷將對罪惡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決,結局的黑色影射了整個年代的病態,《M就是兇手》不愧是一部黑的不能再黑的黑色電影,簡單卻寓意豐富的畫面,令人感受惶惶不可終日的冰冷。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

《M就是兇手》不同於同時代好萊塢的黑色電影,本片在角色塑造上集中塑造了M這一個被社會排斥的個體,而平民、黑道、白道則是以一個群像的一部分來集中體現的。故事本身的節奏比較慢,然而講故事的手法卻極為驚艷,直到現在也在被無數電影模仿借鑑。最後廢棄工廠的戲份可以說是把故事的黑色屬性發揮到了最大化,荒誕,諷刺,同時也意味深長,毛骨悚然。

影片對現實制度的遲緩和道德權利的濫用都得到了有效刻畫,但這兩者無果的交鋒卻也坐實了現代人類不可避免的生存困境。在冷靜的反思之外,極度誇張的恐懼與無助與潮水般湧來,落入羊群的豺狼竟能如羔羊一般無助,電影以超越時代的凌厲筆觸描繪著現代文明的永恆母題,各個方面都堪稱經典。

影片中警察和黑幫的兩條線展開,節奏氣氛拿捏到位,伴隨那經典的口哨聲緊張感十足,最後黑幫的審判極具諷刺,讓人對犯罪充滿的是憎惡,對社會正義代表的失望。結尾的黑幫法庭上的道德矛盾和平行蒙太奇確實很有開創性,讓後來的庭審片學了不少。

兇手雖然罪無可恕,但電影的處理多少讓他顯得頗叫人同情,得罪了黑白兩道,變成後來的末路窮途,悔罪時的撕心裂肺倒也讓人能夠同情,難怪電影上映時某派對此很不滿意。最後兇手以法律的名義逃脫了人民的審判,原來殺人犯也有人權的。

警察與黑幫策划行動時一段平行敘事、交叉剪輯之後,鏡頭落在牆面的人影上,繼而流利切換到丐幫清點乞討戰利品的場景,一個緩緩推移的運動長鏡頭,巡室一周,逐一交待人物活動,再穿過房門來到另一室內,點明人物及相關信息,又徐徐拉高,直接穿越高牆玻璃窗,嫻熟過渡至另一內景,場面調度太贊,寓意也非常豐富。

黑白構圖的張力,無聲與畫面的急速運作的對比,輕快口哨和極端反人性行徑的並行不悖,那段輕快歡樂的口哨聲在黑白畫面構造的張力中成了夢魘,扮演兇手的演員選對人了,近乎歇斯底里的表演讓人不適,空鏡頭與人物戲劇性誇張表演的穿插。電影在那個有聲片剛誕生不久的年代,可以承載太多的藝術手法和社會詰問。

即使是老得不能再老的魏瑪德語片,如今看依然不失其出色的懸疑色彩和鏡頭以及演員表現力。弗里茨朗的第一部有聲片發揮依然大師級水準。好多場景和劇情設置首創簡直是後來懸疑片老梗大集合,兇手被捕後反轉控訴洗白等等。影片帶著表現主義的影子,又開始萌發黑色電影的雛形,加上對當時政治時局的隱喻,無怪乎八十多年以後,仍然占據各種榜單前列。

不管怎樣,影片涉及了國家司法與精神病、精神病與罪責、人性與法律。在最後不同角色的群眾連續3次嘲笑了辯護律師和罪犯的申辯,正是人性對司法赤裸裸的嘲笑與諷刺。M是一個代號,也是一個兇手,但是M是誰?M只是一個人嗎?一個人的死往往有諸多的原因,卻因為有一個執行者而被定義為「一個兇手」。

其實,在殺手最後被審判時,很多人才發現影片前面的部分是多麼的意味深長,最後殺手的自我辯護,才深覺這不僅僅是罪犯故事。看到的是整個社會群像,正義跟罪惡一樣醜陋,執法者比違法者更愚昧,而平民就是一群無知而又憤怒的小孩,讓人感到不可終日的冰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uBBQWwB8g2yegND6o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