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素檏中醫院:「不可多食,但可入藥!」

2019-09-16   素檏育兒莎莎姐

螃蟹是秋季的美食,有「秋風響,蟹腳癢」之說,這時菊黃蟹肥,是餐桌上的美味,我國食蟹有悠久的歷史,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嗜蟹如命,在《丁公默送螃蟹詩》中寫道:「可笑吳興饞太守,一詩換取兩尖團。」他寧願用一首詩來換取兩隻螃蟹(兩尖團),其饞可見。他還說:「不到廬山辜負日,不食螃蟹辜負腹。」陸遊亦是見蟹垂涎三尺的食客,「蟹肥暫擘饞涎墮,酒綠初傾老眼明。」關於螃蟹的食用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據傳幾千年前,江湖河泊里有一種雙螯八足、形狀兇惡的甲殼蟲,不僅偷吃稻穀,還會用螯傷人,故稱之為「夾人蟲」。後來,大禹到江南治水,派壯士巴解督工。夾人蟲的侵擾,嚴重妨礙著施工,巴解想出一法,在城邊掘條圍溝,圍溝里灌進沸水。夾人蟲過來,就此紛紛跌入溝里燙死。燙死的夾人蟲渾身通紅,發出一股引人的鮮美香味。巴解好奇地把甲殼掰開來,一聞香味更濃。便大著膽子咬一口,誰知味道鮮美,比什麼東西都好吃,於是被人畏懼的害蟲一下成了家喻戶曉的美食。大家為了感激敢為天下先的巴解,用解字下面加個蟲字,稱夾人蟲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夾人蟲,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螃蟹又稱蜞、沖公,亦作「螃蟹」,為甲殼類動物,每到金秋菊花盛開季,正是河蟹肥美之時。據測定,河蟹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煙酸、鈣、磷、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多種胺基酸及維生素A、B1 、B2、E等成分,又含少量的膽甾醇,營養十分豐富,既可蒸食,又可烹調出香辣蟹、牛油蒜蓉蟹、姜蔥螃蟹、咖喱螃蟹等美味佳肴。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載:「蟹,橫行甲蟲也。雄者臍長,雌者臍團,生於流水者色黃而腥,生於止水者色糾而馨。凡蟹生烹、鹽藏、糟收、酒浸、醬汁浸皆為佳品。

在您大快朵頤時,不要忘記古人的飲食法則:「所飲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益則補體,害則成疾」;「飲食藉以養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叢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螃蟹屬性寒之物,不宜多食,以免中蟹毒,不能貪一時口腹之慾,而引致後患。這裡還有一段華佗用紫蘇葉解蟹毒的傳說故事。


據傳在東漢末年,正值九九重陽節,華佗帶著徒弟到鎮上一個酒館裡飲酒。只見幾個青年在比賽吃螃蟹。他們狂嚼大吃,不一會兒,餐桌上堆滿了蟹殼。華佗知道螃蟹性寒,吃多了會生病,於是上前好言相勸道:「我是醫生,螃蟹性寒,不可過多食之。」那伙青年吃得正來勁,哪聽得進華佗的良言!華佗便回身對酒館老闆說:「不能再賣給他們了,吃多了會出人命的。」酒館老闆正想從那伙人身上多賺些錢,那裡聽得進華佗的話:把臉一沉,說:「你少管閒事,別攪了我的生意!」華佗見勸說無效,嘆息一聲,只好坐下來吃自己的酒。


哪知過了一個時辰,那伙青年突然都喊肚子疼,有的疼得額上直冒汗珠,喊爹喊媽地嗷嗷亂叫;有的捧著肚子在地上翻滾。酒館老闆嚇壞了,忙問華佗:「這螃蟹是不是有毒?勞您駕給他們看看吧。」 華佗說:「我剛才好言相勸,你們就是不聽,這螃蟹吃多了就會引起腹痛。別著急,我找些草藥來治。」華佗吩咐徒弟到路邊采來一些紫蘇葉,立即煎湯給他們喝。這些青年顧不得許多,每人喝了一大碗紫蘇湯,沒多久他們的肚子就不疼了,齊聲向華佗道謝。


由此可見,螃蟹雖味美,不可多食,但還是有一定的藥用和食療價值。



古方集萃


治骨節離脫:生蟹搗爛,以熱酒傾入,連飲數碗,其渣塗之,半日內,骨內穀穀有聲即好,干蟹燒灰,酒服亦好。(《唐瑤經驗方》)


治跌打骨折筋斷:螃蟹,焙乾研末,每次三至四錢,酒送服。(《泉州本草》合骨散)


治小兒解顱(以小兒囟門應合不合,反而寬大,顱縫裂解為主要特徵的病證):蟹螯並白及爛搗,塗顱上。(《本草衍義》)


治濕熱黃疸:蟹燒存性研末,酒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日服二次。(《瀕湖集簡方》)


治疥癬:螃蟹焙乾研末,調豬脂敷患處。(《泉州本草》)


治漆瘡延及滿身:搗爛生蟹塗之。又可敷疥瘡濕癬之久不愈者。(《肘後方》)


現代驗方


治痔瘡:鮮活淡水螃蟹500克,浸泡在1000毫升50度米酒中,15天後即可服用。每日兩次,每次30~40毫升,一般服兩劑即可生效。


治骨折:新鮮螃蟹兩隻,粳米100克。取蟹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加入蟹肉,再配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即可食用。每天一次,連服5~7天。本方有滋養氣血、接骨續筋的功效。


治脫臼:取鮮河蟹250克,搗爛,以黃酒煨熱,溫浸20分鐘左右,取汁多次飲之,並用其渣敷患處。


治婦人產後因血瘀引起的兒枕痛:取螃蟹、山楂各30克,焙乾,共研細末,每次服20克,溫黃酒送服。


外用:

治瘡毒不紅不腫、日久不愈:螃蟹一隻,炒存性研末,以白糖、麻油適量拌勻,再入螃蟹粉調敷患處,數日即愈。


治漆瘡:螃蟹數個,棕葉3張,同煎,擦洗患處,每天兩次,連洗3~5天即愈;或活蟹一隻,滑石50克。搗爛蜜調敷患處。


治急性腰扭傷:取螃蟹3隻,石菖蒲、紅牛膝根、芭蕉根各100克,米糠200克,搗爛加白酒100毫升,炒熱敷患處。連用數次,頗見成效。


治乳房腫痛:生螃蟹一隻,搗爛如泥敷患處,即時痛止腫消。


治肩周炎:取活螃蟹兩隻,先讓螃蟹在清水中泡兩小時,待其把腹中泥污排完,取出搗成肉泥,攤在布上,外敷於患者最疼痛的地方,10小時後取掉。未止痛隔日再敷,一般2~3次即見效。



蟹殼爪亦藥用


蟹殼亦供藥用,性寒,味酸,有毒,主要含有碳酸鈣,還含有甲殼質、蛋白質等成分,具有破瘀消積的功效,用於治療瘀血積滯、脅痛、腹痛、乳癰、凍瘡等症。

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螃蟹殼應用的記載:螃蟹殼「燒存性,蜜調,塗凍瘡及蜂蠆傷。酒服,治婦人兒枕痛及血崩腹痛,消積。」《本草崇原》亦載其:「攻毒,散風,消積,行瘀。


常用方:

治蓄血發黃,胸脅結痛而不浮腫者:蟹殼煅存性,黑糖調,無灰酒下三錢,不過數服效。(《本經逢原》)

治血崩甚而腹痛:毛蟹殼燒存性,米飲下。(《證治要訣》)

治蜂蠆傷:蟹殼燒存性,研末,蜜調敷。(《證治要訣》)

治乳房腫痛、乍寒乍熱:新鮮螃蟹殼適量,焙黃研末,每次服10克,每日兩次,開水送服。

治凍瘡潰爛:取洗凈的螃蟹殼,焙酥研粉,麻油調膏,先洗凈凍瘡潰爛處,再塗上螃蟹殼油膏,外用紗布、膠布固定,兩天換藥一次,一般7~8次可愈。


蟹爪具有破血、消積、墮胎的作用,用於治療產後瘀積腹痛、症瘕、難產等。

《名醫別錄》載:蟹爪「主破胞墮胎。」

《日華子本草》亦載其:「破宿血,治產後血閉肚痛,酒及醋湯煎服良。」

《滇南本草》言其:「破血催生。治難產,症瘕,瘀血積塊、疼痛。」


常用古方:

治胎動及難產子死腹中:蟹爪一升,甘草二尺,阿膠三兩。上三味以東流水一斗,先煮二物得三升,去滓,納膠令烊,頓服之,不能分再服。(《千金方》)


治妊婦有病欲去胎:蟹爪二合,桂心、瞿麥各一兩,牛膝二兩,為末,空心溫酒服一錢。(《千金方》下胎蟹爪散)


溫馨提示:螃蟹雖為味道鮮美的上好食材,但因其性寒,蒸煮食時,必須煮熟蒸透,宜加入一些紫蘇葉、鮮生薑,以解蟹毒,減其寒性;


不可生吃,否則易感染肺吸蟲病,引起咳嗽,甚至咯血,如果侵入腦部,則會引起癱瘓。還可能會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副溶血性弧菌大量侵入人體會發生感染性中毒,表現出腸道發炎、水腫及充血等症狀,甚至導致休克、昏迷等;


不可食死蟹,因為螃蟹體內還含有較多的組氨酸,當螃蟹死後,在脫羧酶的作用下產生組氨和類組氨物質,隨著螃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氨越多,而當組氨積蓄到一定數量時即會造成中毒。如發生上述情況,應立即送到醫院急救,對證治療。


另外,蟹是高膽固醇食品,即使是吃一隻體型較小的大閘蟹,一天的膽固醇攝入量也很容易超標。

為了健康,建議有冠心病、高血壓、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吃蟹肉要有所節制,儘量少吃或不吃蟹黃,否則會加重病情;平素脾胃虛寒、大便溏薄、風寒感冒未愈、宿患風疾、頑固性皮膚瘙癢疾患之人忌食;月經過多、痛經、懷孕婦女忌食螃蟹,尤忌食蟹爪;螃蟹忌與紅薯、蜂蜜、柿子、兔肉、甲魚等同食;吃蟹後1小時內忌飲茶水,因為茶水會沖淡胃酸,並會使蟹的某些成分凝固,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引起腹痛、腹瀉。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