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為何要指定鰲拜做輔政大臣?

2020-04-07     黃猛銅仁報道

順治皇帝為何要指定鰲拜做輔政大臣?

首先,這是因為鰲拜在朝野內外的威望。在皇太極時期,鰲拜的地位舉足輕重,到了順治末年,隨著老臣們的相繼去世,鰲拜的地位幾乎是獨占鰲頭。



  其次,是因為鰲拜的忠誠。當初,如果沒有鰲拜力挺,順治幾乎無望登上皇帝寶座。

  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那天,皇太極不幸逝世。他生前沒有來得及立嗣,這就給大清國留下了點麻煩。多爾袞二哥代善的次子貝子碩托、孫子郡王阿達禮兩人站出來力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

  碩托、阿達禮:「十四叔,你是大清第一王,這皇位非你莫屬!」



  兩位王子的話音剛一落下,當即跳出來一個人,這就是護軍統領瓜爾佳氏.鰲拜,他的右手緊緊地握著腰刀。他的後面站滿了兩黃旗的大臣。

  鰲拜:「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

  箭在弦上一觸即發。多爾袞似乎感到了大殿微微地在搖晃,惶恐一陣陣地襲來。而正是這惶恐,讓他飛快想到了國家的大政。



  多爾袞一愣,思索片刻,當即向兩位後輩投去憤怒的目光。

  多爾袞:「混帳,你們這是謀反,推出去,斬了。」

  兩位王子眼睛裡充滿疑惑地回望這位睿王,多爾袞面如霜雪,紋絲不動。



  就這樣,多爾袞權衡利弊,最後從大清的前途命運考慮,不但沒有聽從兩人的建議,反而認為這是謀反,他誅殺了侄子碩托和侄孫阿達禮。一場內亂,被他剿滅在萌芽狀態里。隨後,他與諸王、諸貝勒、群臣擁戴小侄福臨即位。朝廷議定,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左右輔政,等福臨年長後,當即歸政。多爾袞的這一舉動,顧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搖了幾下,又穩如泰山了。

  在多爾袞期間,鰲拜是多爾袞不可逾越的障礙,使這位攝政王不得不在好多事情上有所收斂與讓步。

  在順治病重的日子裡,鰲拜日夜在身邊侍奉,他可不是為了當輔政大臣。他是一顆忠心。



  第三,順治指定鰲拜拜為輔政大臣,也是出於皇叔多爾袞當年干政專權的前車之鑑的忌憚。想到玄燁年紀太小,他必須讓愛新覺羅家族的那些皇子皇孫遠離政治中心,這樣,玄燁才會成功避險。因此,另三位輔政大臣也都是異性大臣。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去世,首席大臣索尼手捧遺詔,向諸王、貝勒下跪。

  索尼:「今主上遺詔,命我四人輔佐幼主。從來國務政務,都是宗室協理,索尼等皆異姓臣子,何能綜理?現在看來,應當與各位王、貝勒等共同擔任。」

  諸王、貝勒:「大行皇帝深知你等四大臣之忠心,所以委以國家政務,詔旨甚明,誰敢幹預?請四大臣不要再謙讓。」



  索尼、鰲拜、蘇克薩哈、遏必隆四大臣為愛新覺羅家族的深明大義所感動。他們聯合奏明孝莊太皇太后。

  孝莊太皇太后:「既是先帝遺命,那你們就在先帝的神位前面宣血誓吧。」

  索尼:「嗻!」

  於是,四大輔臣在順治帝神位面前立下了血誓,這個誓詞是這樣說的——

  茲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為庸劣,遺詔寄託,保翊沖主。索尼等誓協忠誠,共生死,輔佐政務,不私親戚,不計怨仇,不聽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無義之富貴,不私往來諸王、貝勒等府,受其饋遺,不結覺羽,不受賄賂,惟以忠心,仰報先皇帝大恩。若復為身謀,有諱斯誓,上天殛罰,奪算凶誅。



  然而,世上的血誓能夠被踐行的卻並不多。

  這四大輔臣,面和心不和。專權讓鰲拜很快變成了前朝的多爾袞。太奇怪了,在順治朝,鰲拜親眼看到多爾袞的專權對皇帝對朝政的傷害,並竭力與多爾袞抗衡。現在輪到了他自己,他竟成了多爾袞第二。

  權力就是這樣的鬼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ch9UnEBiuFnsJQVtoJR.html













朱 熹 教 子

2020-04-19






唐朝十大名相

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