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表征,多種疾病均會引發咳嗽症狀,如感冒、支氣管炎等。在中醫理論中,咳嗽又可被分為多種證型,如痰濕咳嗽和痰熱咳嗽,這二者雖只相差一字,但在病因、病症、治法、用藥等多方面具有明顯差異,具體區別我們接著來看。
1.痰濕咳嗽
概述:痰濕咳嗽屬內傷咳嗽之一,其病因在於脾胃,脾胃受傷,脾失健運,水津停運,痰濁內生,痰飲上犯於肺,壅遏肺氣,肺失宣降,而致咳嗽,咳吐痰液。多見於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
特點:常伴有脾失運化諸症。
主要表現:咳嗽持續或反覆發作,咳嗽痰多,痰色白或帶灰色,痰質黏膩或稠厚,不易咳出,咳嗽可於早晨或進食肥甘、生冷食物後加重,因痰而嗽,痰出則咳緩。可伴有胸悶不舒、脘腹痞滿、嘔惡納差、食少便溏。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療原則:健脾、燥濕、止咳、化痰。
藥物選擇:二陳丸、六君子丸等。
藥物解析(二陳丸):二陳丸由陳皮、制半夏、茯苓、甘草四藥組成,其中君藥制半夏即可燥濕化痰,又可和胃降逆;臣藥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以增強君藥之功;佐藥茯苓即可利水滲濕,助君臣利濕化痰,又能健脾,杜生痰之源;使藥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藥。四藥配伍,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胃之功,用於治療痰濕停滯導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脹滿、噁心嘔吐諸症。
2.痰熱咳嗽
概述:痰熱咳嗽也是內傷咳嗽之一,主要是由外感外邪、內傷臟腑等因素所致痰熱蘊肺,肺失宣降,氣逆於上,衝擊氣道,致咳嗽。多見於感染性肺系疾病。
特點:常伴有陽熱的特點。
主要表現:咳嗽頻繁劇烈,氣息粗促或喉中有痰聲,痰多、質粘厚或稠黃,咳吐不爽,或有腥熱味,或有吐血痰。可伴有身熱、面赤、胸脅脹滿、口乾咽燥,欲飲,咽喉腫痛。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
治療原則:清熱肅肺、化痰止咳
藥物選擇:橘紅丸、復方鮮竹瀝液、三蛇膽川貝糖漿等。
藥物解析(復方鮮竹瀝液):復方鮮竹瀝液由鮮竹瀝、魚腥草、生半夏、生薑、批杷葉、桔梗、薄荷油七味藥物組成。君藥鮮竹瀝甘苦大寒,具有清熱豁痰之功;魚腥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半夏、枇杷葉、桔梗燥濕化痰、潤肺止咳,四藥共為臣藥;佐藥生薑,降氣和胃、化痰止咳;薄荷油辛涼、透散熱邪,緩解咽喉不適症狀,為使藥。諸藥合用,清熱、化痰、止咳,用於痰熱咳嗽。
痰濕咳嗽與痰熱咳嗽的聯合用藥
在治療痰濕咳嗽及痰熱咳嗽時,除了辨證選擇相應的中成藥物外,也可適當聯合祛痰劑,如鹽酸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醯半胱氨酸等,對痰質黏膩、痰咳不出可有明顯改善,具體聯合舉例如下。
(聯合健脾丸的目的在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
(若確認感染,應聯合抗生素進行治療)
以上就是對痰濕和痰熱咳嗽的一些簡單介紹,在咳嗽的辯證分型中,除了文章中介紹的這二者外,常見的咳嗽證型還有風熱咳嗽、風寒咳嗽、風燥咳嗽、陰虛咳嗽、肝火犯肺型咳嗽,這些證型均存在諸多不同,因而準確辯證後給與藥物治療,才能得到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