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熱多喝水,喝水方法不正確卻可能讓心血管罷工

2019-07-25   BTV文藝頻道

你或許聽說過:心臟不好的人,不能劇烈運動,不能情緒激動,不能猛然用力……

但有時候,一杯水就足以觸發心臟急症。

夏天人體出汗多,及時補水有助預防血液黏稠,降低心梗、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然而,錯誤的飲水方式,可能讓心臟瞬間衰竭。

心臟最怕5種喝水方式

喝水不正確,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危險,尤其是心臟不好的人。

1、過快

如果喝水太猛容易導致人體水過多或水中毒,加重心臟、腎臟等器官的負擔。

還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下降、水腫、血壓升高、心率減慢等表現,嚴重時還可能抽搐、昏迷,甚至是死亡。

建議大家應該採用勻速小量間斷的補水方法,即每隔2~4小時,適當飲水,且每天的喝水量不能高於尿量,以免加重病情。

2、過多

人體在大量出汗後,會同時流失一部分水分和電解質。此時大量喝淡水,只補充了水分卻沒有補充電解質。

血液中電解質濃度低,細胞中電解質濃度高,水分更容易從血液進入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又稱稀釋性低鈉血症,引發頭暈、口渴、肌肉痛等症狀,嚴重時還會突然昏倒。

3、過涼

過量的冷飲進入胃腸後,會突然刺激胃,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病情,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而且冷飲還有可能誘發冠心病發作,導致心梗或者心絞痛。

4、過燙

喝水的溫度不能太涼也不能太熱,最適宜的溫度是10℃~30℃。

而且如果長期喝過燙的水可能會引發食道癌等疾病,吃飯喝湯時也一樣,最好稍微涼一會再喝。

5、過少

成年人每天要喝1500~1700毫升水,喝水太少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引發心腦血管意外,泌尿結石也更容易找上門。

夏天喝水要注意

喝水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兒,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對了。夏天人體出汗多,更應及時、正確補水。

勤喝水,每次三四口

不要等渴了才想起喝水,夏天即使不渴也要勤喝水,每次三四口(約150~200毫升),每半小時左右喝一次。

每天重點把握三個喝水時段:早起一杯水(200~300毫升);睡前一小時一杯水;餐前一杯水。

慢慢咽,不大口灌水

即使口渴了,也不要大口喝水。正確的方法是,把一口水含在嘴裡,分幾次徐徐咽下。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飲水更應「文雅」一點:分多次,小口喝,緩慢咽。

喝夠量,成人每天至少喝1500毫升

成人每日需水約1800~2500毫升,包括飲水和食物中含有的水分。其中,飲水通常占1500~1700毫升,兒童飲水量約為1200毫升。

劇烈運動或高溫作業時出汗多,應增加飲水量。

喝點淡鹽水

夏季流汗損失的不僅僅是水分,還有鈉、鉀等電解質。

如果運動量大、出汗多,最好喝點鹽水,或烏梅湯、茶水、綠豆湯,後三種富含鉀,能補充汗液中帶走的鉀元素。

PS:夏天一定要注意不能過量喝冰飲,也不能過量喝汽水之類的碳酸飲料,千萬別走入喝水的誤區,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