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不良」行為,夫妻黑白臉教育法不是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2019-10-04     楊壹育兒經

文|楊壹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中國式家庭教育中,做多的方式就是夫妻二人扮演者兩個不同的角色,俗話來講就是一個「紅臉」,一個「白臉」。

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嚴厲來約束孩子的行為,一個溫柔來撫平孩子的傷痕。

但是這樣的管教模式往往也跟夫妻兩個人不同的性格有關係,並不僅限於中國的家庭。

女兒「不良」行為,爸爸呵斥,媽媽安慰

國外有這樣的一個育兒小故事:

琳達的女兒今年13歲,因為到了青春期所以一些女性的特徵正在一點點現顯。

琳達的爸爸發現孩子總是在凳子上蹭來蹭去,看不下去的爸爸有一次大聲的呵斥琳達:「別蹭來蹭去,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樣子。」

琳達其實是因為私密處瘙癢,不好意思用手撓,只能在凳子上蹭。

媽媽作為過來人,一眼便知道琳達被什麼困擾到了。

媽媽安慰琳達,表示她理解琳達的困擾,這件事並不怪她。

後母女倆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得知EVA益生菌凝膠可能會幫助到女兒,病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女兒的情緒也因為媽媽的安慰也得到很好的撫慰。

並且跟孩子解釋,女性私密處來「姨媽」後,會出現PH值升高的情況,所以會有瘙癢的感覺,以後還會碰見各種難以啟齒的情況,希望孩子能主動的跟自己聊,不要挺著,以免讓爸爸責怪。

孩子做的不對,家長的立場要一致

由此可見,爸爸想同通過這件事情教育女兒要有端莊的坐姿,而媽媽卻認可了女兒「不良」的行為,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出現錯覺,甚至誤解對自己嚴厲的一方。

黑白臉的教育方式,要正確理解和利用

所說的黑白臉的教育家長要正確的運用。

01.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注意保持一致的地方是孩子的錯誤

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由黑臉方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產生深刻的印象,並且知道自己錯在哪,下回應該怎麼做,不能只把孩子憤怒的情緒傳遞給孩子,重點是讓孩子知道怎樣解決。

白臉方在孩子情緒得不到控制的時候,要站出來,同意黑臉方的意見,而是幫孩子找藉口,否認黑臉方指責的觀點。用更溫柔的方式去給孩子做出指導,並讓孩子理解黑臉方的行為其實是為了他變得更好。

02.家長們不一致在掌控孩子的情緒

黑臉由於嚴厲的指責會將孩子的情緒變成亢奮,激動的頻道,而白臉方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只有人平靜的時候才能更容易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觀點。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父母作為經常陪在孩子身邊的兩個人,要有合理的教育角色分配,戰略也要達成一致,這樣教育這場硬仗才能打得漂亮。

今日互動:家長們有角色分配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孩子是我們一生的財富,如果你是新手爸媽,面對各種育兒難題不知如何下手解決,可以諮詢我。

關注【楊壹育兒經】,說寶媽聽得懂的話,普及科學的育兒知識,做你最好的育兒閨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MFW6G0BMH2_cNUgxm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