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柴,是一個網絡上近些年來比較火的詞彙,一般用來自嘲自己毫無用處,實際上這個詞多用來表示正能量,但是還是具有其貶義的意義,這裡的「廢柴」單單指後者。
據哈佛大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一個人成為廢柴往往有以下7大原因。
1、沉迷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
有意無意地尋求用很小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哪怕回報是虛擬的。這種行為會提升自己的「興奮閾值」,讓人越來越不容易擁有成就感,從而越來越依賴虛擬的成就感,陷入惡性循環。
症狀輕的:沉溺遊戲(在虛擬世界中加快時間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來得更快)、種馬小說(意淫人能輕易獲得想要的東西)。
2、猶豫不決,執行力差
執行力差的人,整日刷著雞湯文,隔著手機螢幕羨慕別人的生活,把他人的成功歸於運氣。
但殘酷的事實卻是:他們只會抱怨,從來不會為現狀做出改變。所以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起點的小夥伴越走越遠,無能為力。
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的人擠到一邊。
雷厲風行難免會犯錯,但比什麼也不敢做強。懷特·黑德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3、逃避現實
白日夢患者。
逃避現實的人有5個特徵:
1、經常做白日夢——逃避現實者更願意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2、喜歡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嚮往遊手好閒的生活。3、沉迷遊戲或是魔幻小說——它們可以引領你走進那個神奇浩繁的世界,讓你逃避日常現實生活。4、覺得現實世界很殘酷——這是逃避現實者的常見特徵,在追尋白日夢的時候常常會遭受來自現實生活的打擊。5、無法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因為在你營造的白日夢裡,你才能找到確定感和安全感。
人的悲劇在於眼高手低。大多數人激動時佛擋殺佛,幻想中睥睨天下,日常生活中卻沒法鼓起勇氣和每個周末早上都要拿電鑽鑽牆的鄰居很好談一談。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那些必須經歷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逃避的。
那些逃避現實的人,善於給自己製造一堵牆,永遠待在舒適區內,斷絕自己與新生世界的聯繫,這其實是一種生活的倒退。
因為人就是在挫折和現實中,越挫越勇,才能成長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否則,只是時代的巨嬰罷了。
4、拒絕學習、娛樂至死
《娛樂至死》的作者波茲曼曾提到: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等待我們的可能是一個娛樂至死的「美麗新世界」。在那裡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笑,以及為什麼不再思考。
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正在被親手創造的信息社會,一步步摧毀。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學習。
學習需要費腦子,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多痛苦啊!還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玩手機看電影。
然後等看到同齡人薪資比你高、生活過的比你好時,你又在朋友圈感嘆時運不濟。
我從未見過,每天從早忙到晚,拖著疲憊身子回家的人過空虛寂寞冷。大多數人的空虛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飽了沒事幹閒的。
5、不懂拒絕,總做老好人
生活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很多人會抱怨,還會和別人哭訴、尋求幫助。
「老好人」們常常不懂拒絕,對方需要傾訴,他就聽;對方需要幫助,他就去做。
對別人的要求來者不拒,就是在把精力和時間都浪費在獲取別人的認可上,反而丟了與自己相處的時間。
6、安於現狀
《平凡的世界》里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能真正讓自己穩定的,只有本事和能力。
7、三分鐘熱度
世界上有80%的失敗都源於半途而廢。
「三分鐘熱度」的人不過是從來沒有體驗到堅持做一件事成功後帶來的喜悅,因為堅持的過程總是枯燥又充滿挫折的,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惡勞。
「每一年的開始,筆記本的前幾頁都寫滿了宏偉的計劃,後面幾乎都是空白……」
「購買了一本好書,可惜的是到現在都還沒開始讀……」
「下決心健身減肥,差不多在5天之後就放棄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雄心勃勃地制定計劃,心灰意冷地放棄計劃」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