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怎麼學?培養四點好習慣,考試成績想不好都難

2019-08-30     唐唐老師說教育

語文與數學的學習方法截然不同。數學學習的內在邏輯性很強,如果在課堂上不認真的聽老師講課,是很難學懂的。而語文的學習則不同,語文的學習除了在課堂上聽取老師的講課,還可以在課外自學,通過閱讀大量書籍對提高考試也很有幫助。平時督促孩子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和大量的閱讀,結合老師指導的學習路徑,學會自己摸索一條適合自學的習慣和方法。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大文學家是通過自學成才的原因。

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語文成績呢?

1、養成提前預習課文的好習慣。讀一讀下一次學習的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自查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找到文章的重點,做個標記,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語句,提前記錄下來做好筆記;根據課前的「學習重點」提示,找到文章中的原文,反覆多讀兩遍;總之要養成提前預習課文的好習慣,這是學好語文科目的第一步。

2、養成積累語文基礎知識的好習慣,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分為課內和課外的積累,課內的積累,主要是對每篇課文中涉及的有關字詞句式、語法修辭,要注意有心積累,用心感悟。而課外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內容更加廣泛,結合現實生活,廣泛積累一些唐詩宋詞經典語句和成語典故,每天積累5條,每月二十天就可以積累100條,一年下來足有1000條以上,積少成多,匯聚成河,通過積累,不僅對孩子的學習考試有直接的幫助,還可以幫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語言水平。

3、養成聚精會神聽講的好習慣,在課堂上開講的前三分鐘,一定要全神貫注聽取老師的開場白,根據老師所講具體課文的教學目的,以及老師提出的要點,自己試著分析理解課文。領會文章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的寫作技巧,欣賞文章的行文構思,把握文章的主題思想,讀書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意到。

4、養成練習的好習慣,特別是思考性較強的練習,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好方法。針對課後的「思考練習」進行思考並解答,與之後的老師講解對比一下,看看自己還有哪些偏差。運用比較異同或歸類整理的方式學會獨立作業,不斷提高整體認識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Dd-m20BMH2_cNUgDUM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