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月前的9月6日,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了瀕臨退市的*ST印紀(印紀傳媒)。然而股市並沒有發生奇蹟,在連續20個交易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後,*ST印紀最終迎來了退市處理。
同時,它也成為第四支面值退市股票,也是A股史上第一隻面臨退市的影視股。
10月10日,印紀娛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公告》,公告中顯示:該公司於10日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於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並自2019年10月18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的期限為三十個交易日,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該公司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退市整理期以及終止上市後續有關工作。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後,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與如今遭遇退市的不堪相比,印紀傳媒也曾經驕傲的輝煌過。
印紀傳媒的成立於1992年,最初的業務主要來源於廣告。進入2014年,印紀借殼「養豬股」高金食品進行上市,並將主營業務變更至整合營銷服務,正式進軍影視市場。
進入影視市場後,印紀便參與出品、開發了電影《鋼鐵俠3》,不僅成為國內首家與漫威合作的影視公司,更藉助高達7.5億的票房讓其大放異彩。
隨後印紀還參與了《環形使者》《杜拉拉升職記》等電影項目,同時在電視劇領域更是斬獲頗豐。先後參與了《北平無戰事》《克拉戀人》《小時代》等膾炙人口的作品。2017年,印紀更是宣傳主控出品了年度爆款大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而進入今年,暑期熱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投資方中,也有印紀傳媒的身影。
憑藉劇目的高運作率,印紀傳媒曾在2015年創造了27.81元/股的股價峰值,以及超400億的股市市值。而如今,市值卻已然縮水至不足10億,實在令人唏噓。
印紀傳媒的「危機」從去年2月的股市停盤操作初現端倪,公司股票在5個月停牌後,帶給市場的是市值65%的下跌,以及市值直接蒸發140億的重磅「災難」。
2017年以來股價走勢
據悉,印紀傳媒在借殼進入影視市場後,曾完成過2014-2016年三年的業績指標。但隨後的2017年,公司業績指標開始出現疲軟。而到了2018年,業績指標則徹底被擊穿,公司營收同比大降83.44%,並巨虧17.86億元。
再加上「員工大量離職並已拖欠工資,生產經營停滯」、「2018年度公司管理人員缺崗、員工離職嚴重、財務人員更換」等原因,2018年審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2019年以來,公司繼續處於員工大面積離職的狀態,同時,也在董監高中掀起了離職潮。公司內部管理持續失控。
根據*ST印紀2019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為598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84.6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92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下滑523.90%。
同時,公司董事層「套現」的資本運作方式,更是加劇了股票衰退的速度。有關資料顯示,2018年2月9日,肖文革將其持有的印紀傳媒1.07億股股份轉讓給了安信信託,獲利13.6億元,每股轉讓單價12.75元;6月7日,肖文革將其持有的8,142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4.60%)和印紀華城持有的708萬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0.40%)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轉讓給了自然人於曉非,每股轉讓單價11.8元,肖老闆再次套現10.44億元……
肖文革為印紀傳媒實控人、董事,目前其所持有的印紀傳媒股份已全部被質押或凍結,進入今年以來其所持全部股份被輪候凍結七次。5月16日,肖文革所持全部公司股份7.79億股先後被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輪候凍結,輪候凍結期為3年。
在*ST印紀被交易所終止上市前,已經有中弘退、華信退、雛鷹退被面值退市處理。
隨著證監市場的規則規範和監管加強,尤其是影視行業熱衷的借殼上市,之前由於A股退市制度不完善,殼資源價值大,借殼重組成為了上市運作的重要手段。
但這種投機行為的規則環境正在發生變化,單純靠買低價股、不研究基本面的風險在加大,低價劣質股退市風險越來越高。可以更直白的說,劣質的股票退市也將成為股市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