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什麼辦法能把孩子變成一個罪犯",這是我看到最精準的答案

2019-07-29     涵韻心理諮詢

首先我們來舉例子,媽媽和孩子的故事。媽媽小的時候,可能沒有考上大學,學習不努力。所以現在一事無成,過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生活,於是她內心裡就有一個認知,只要不努力就考不上大學,就會像媽媽這樣一事無成。她帶著這種想法,當她看到正在上小學的孩子寫作業慢。寫作業不專注。或者說寫作業的時候玩鉛筆,不專心,耳朵聽著電視在寫作業。當他看到等等類似現象的時候,她就會認為,我這個孩子就是小的時候的我,就是那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如果這樣他就會將來考不上大學,將來一事無成,一個投射就馬上要形成了。於是,她就對自己孩子說,不好好學習,天天想著玩,看電視,別人寫作業才用了1個小時,你看你都寫3小時了,那麼笨。這樣哪能考上大學?媽媽說你是為了你好。

那當媽媽表達這些的時候,媽媽就把一個不愛學習的孩子將來考不上大學的這種認知投射給了孩子。前兩天我們學了這個投射對嗎?大家知道嗎?孩子聽到了,孩子聽到了他馬上就變成壞孩子嗎?不一定的。如果媽媽長期如此,今天說寫作業寫的慢,明天說寫字寫得不好看,後天說坐姿坐的不正確。再後天說眼睛壞了,大後天說在班裡永遠落後。甚至當著鄰居說,當著老人說。那這種行為是不是孩子就會認同,孩子在內心裡就會發現,哎呦我很笨,哎呦我很差。哎呦我老被媽媽說,哎呦我就是壞孩子,我是不是真的不行啊?我是不是真的笨呢?可能是我真的笨哦,可能是我真的記憶力差,可能是我真的有點傻等等,於是這個孩子就認同了,就表現出確實最近成績不好,表現出確實寫作業越來越慢,表現出確實被老師批評,那當媽媽得到這些信息之後,她的那個投射得到了強化,就會更加嚴厲的投射。

我們可以想像目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父母在這樣投射孩子,又有多少孩子在這樣認同父母的投射?

我在給家長講家長課堂的時候,我問各位家長,我說我做一個簡單的統計。您在孩子上小學之後,您表揚他的話多,還是批評他的話多。如果您批評他的話超過了表揚他的話請您舉手。結果現場70%的家長都舉起了手。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家長都在用批評孩子的話在跟孩子交流,美其名曰恨鐵不成鋼,說你是為了他好,把你的缺點告訴你了,你改了不就剩優點了嗎?可是,這些家長卻不懂得心理學,都不知道投射性認同這個現象的存在,他們的那些批評就是對孩子的投射,我們經常說;孩子是夸出來的,大家感覺是不是有道理,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背後有著深厚的心理學原理,就是投射性認同。如果你跟這個孩子說,哎呀寶貝,你這會兒寫作業有點慢呢,不過沒事,慢慢寫媽媽相信你以後你會越來越快的。那麼這會兒媽媽投射給孩子的是一個現在暫時落後,將來肯定成功的孩子。孩子第一次不大相信,他會想,「沒有啊,我這次才考了倒數第三,怎麼可能成功呢"?第一次沒有相信,第二次媽媽說,放心吧,媽媽相信你,加油!這次不行,還有下次呢。多次被家長肯定和鼓勵孩子會說,是啊,哎,真的,你看我這次考試就比上回就前進了一名,還有上回那個同學還問我問題呢,那次我舉手發言老師說挺好還表揚我了那。孩子會在父母表揚鼓勵肯定認可下,在這樣的投射下認同一個非常自信的、非常有能力的自我,他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棒。這也是投射性認同,

所以我們說父母用什麼辦法把孩子變成一個罪犯,如果你天天的說他不是東西,你天天說他不聽話,你天天說他你這樣下去你就是社會渣子,你天天說他也是廢物,你天天說你還是豬腦子,你說久了他必然變成你說的那樣子。如果他不變成的樣子,他怎麼對得起你多年的投射?他怎麼對得起你多年的這種培養?

這種現象在我們生活當中比比皆是。曾經有一個記者採訪了幾個少年犯,在採訪過程中有的說他爸爸說他是廢物,有的說他爸爸說他是豬腦子,有的說他爸爸說他特別丟人,就是這類的話如果在父母的口中多次的說,這就叫多次的投射,那孩子內心就會產生認同。最後他就真的是變成了那個樣子。

所以,我們說這個投射性認同,使得父母在不知不覺當中把孩子變成了罪犯,這是真實發生的。這絕不是理論推斷,這是真實發生,天天在發生的事情。所以,當我們遇到了這個類似的情形,我們知道這個現象的作用了。我們更應做到防微杜漸。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空間,讓他們在愛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每一篇文章都是小編用心耕耘!如果您覺得小編的文章不錯,麻煩在文章的下面給小編一個小小的贊。有不妥之處歡迎指出,您的支持是小編繼續努力的動力!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了婚姻關係,親子教育,個人魅力成長方面的困擾,小編願陪伴在您的身邊,聆聽您的生命故事。最後小編也祝福各位家庭幸福,事業有成,萬事順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eIeQmwB8g2yegNDM6q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