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4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印度新德里發布了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涵蓋了129個國家和經濟體,其中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國家,其次是瑞典、美國、荷蘭和英國;中國連續第四年保持上升勢頭,排在第14位,較去年上升3個位次。
2019年版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瑞士是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國家,其後是瑞典、美利堅合眾國(美國)、荷蘭和聯合王國。GII報告還顯示,印度、南非、智利、以色列和新加坡是地區領先者,而中國、越南和盧安達則為所在收入組之冠。
GII如今已是第十二版,它是一項全球基準,可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刺激和衡量創新活動,創新活動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2019年GII基於80項指標對129個經濟體進行排名,這些指標既有研發投資、專利和商標國際申請量等傳統的衡量指標,也有移動應用開發和高科技出口等較新的指標。
2019年GII也考慮了經濟背景:儘管經濟增長有放緩的跡象,但創新仍如火如荼,特別是在亞洲,可是,貿易中斷和保護主義造成的壓力若隱若現。報告顯示,健全的政府創新規劃對於成功實現創新至關重要。
「GII向我們表明,在國家政策中優先考慮創新的國家排名顯著提升,」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說,「中國和印度等經濟大國在GII排名中的上升改變了創新的格局,體現了政策行動有意促進創新,」高銳先生指出。
GII的發布首次由印度政府主辦,印度以創造性的方式利用GII加強其在國家和地區層面的創新政策框架。
「2019年在印度發布全球創新指數是一次重要活動,也是對近年來印度政府致力於創新的認可,」印度工商和鐵路部長皮尤什·戈亞爾說。他補充說:「GII是政府制定戰略以促進創新的有用工具。印度政府讚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在這方面的努力。」
高銳先生感謝印度政府主辦GII全球發布活動。「印度高度重視利用創新促進經濟發展,是發布2019年GII的理想地點,」高銳先生說。
「GII向我們表明,在國家政策中優先考慮創新的國家排名顯著提升,」產權組織總幹事弗朗西斯·高銳說,「中國和印度等經濟大國在GII排名中的上升改變了創新的格局,體現了政策行動有意促進創新,」
2019年GII主要研究結論
今年GII引人注目的主要研究結論(附件2複製連結查看https://www.wipo.int/publications/zh/details.jsp?id=4435)有:
過去幾十年間,科學、創新和技術的全球格局發生了重大轉變。中等收入經濟體(尤其是亞洲)通過產權組織的國際專利體系,對全球研發和國際專利申請率方面的貢獻正在提升;
2019年GII顯示,公共研發支出(特別是在一些高收入經濟體)的增長正在放緩或完全停滯。由於公共部門在資助基礎研發和短期難見收益的研究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而這些研究又是未來創新的關鍵,這種趨勢令人擔憂;
保護主義抬頭帶來風險。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導致全球創新生產力增長放緩,傳播變慢;
創新投入和產出仍然集中在極少數經濟體。各經濟體在有效獲取創新投資的回報方面仍然存在鴻溝。一些經濟體以更少的投入獲得了更多的產出;
大多數頂級科技集群分布在美國、中國和德國,而巴西、印度、伊朗、俄羅斯聯邦和土耳其則入圍百強。前五大集群為:東京-橫濱(日本);深圳-中國香港(中國);首爾(大韓民國);北京(中國);聖何塞-舊金山(美國)。
「全球創新指數根據各經濟體的創新能力和績效進行排名,同時也為全球創新的態勢提供了富有價值的洞見:它突出了在創新方面表現優異的經濟體和在將創新投入投資轉化為創新產出方面更為成功的經濟體。這些創新領導者的經驗教訓為其他國家制定創新政策提供了有用指導,」GII共同發布方、康奈爾大學的前院長兼管理學教授蘇米特拉·杜塔表示。
中國位列14再創新高
(1)9項細分指標位列全球第一
在《報告》的80項細分指標中,「國內市場規模」、「提供正規培訓的公司占比」、「本國居民專利申請量」、「本國居民實用新型申請量」、「購買力平價增長率」、「高技術凈出口占比」、「本國居民商標申請量」、「本國居民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創意產品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占比」等9項細分指標中國位列全球第1位,比去年多2項指標。這些指標的突出表現說明我國部分創新領域已經進入了領跑全球階段。
(2)「創新效率」已超過多數高收入經濟體
「創新效率」代表了經濟體將創新投入有效轉化為創新產出的能力。2019年,我國「創新產出分項指數」在全球排名位列第5位,而「創新投入分項指數」在全球排名僅位列第26位。儘管中國目前創新投入分項指數相對落後,但創新的整體效率已大大高於全球多數高收入經濟體。我國的創新產出已與德國、英國、芬蘭、以色列和美國相當,但投入水平遠低於這些國家。
(3)「創新質量」總體水平正穩步提升
「創新質量」用于衡量創新相關投入和產出指標的質量水平,由「本地高校的質量」、「專利發明的國際化」和「科學出版物的質量」3項細分指標決定。美國、德國、日本等高收入國家在這一指標仍處於領先地位。2019年,我國「創新質量」也進一步提升,由2018年的第17位上升至2019年的第15位,是唯一一個在全部三項指標上向高收入經濟體靠攏的中高收入經濟體。這表明我國的創新正在由量的積累轉向質的提升,創新的質量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加強。
(4)創新集群數量和競爭力取得雙突破
《報告》已經連續三年對全球創新集群進行了排名。從創新集群數量來看,美國的創新集群最多,有26個。我國排名第二,有18個,比2018年多2個。從創新集群實力來看,東京-橫濱集群再次位居榜首,我國深圳-香港、北京和上海等3個創新集群分別處於第2、4和11位。與去年相比,中國幾乎所有集群的排名均有上升,表明粵港澳大灣區正日益成為世界水平的科技創新中心,北京、上海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也取得顯著成效。
同時,《報告》也暴露出我國在創新體制機制(「創新體制機制」指標位列第60位)、中小企業投融資(「小額貸款總數在GDP占比」指標位列第69位)等方面存在顯著差距,亟需進一步採取有效舉措,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