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的一些科技中大型企業來講,分散主體公司的稅收是它們目前主要的辦法,但怎樣分散、如何進行業務分流是需要認真籌劃的,畢竟很多企業並不是在全國各地都有業務的。所以更多的行業選擇了這種合理的稅收籌劃方式——稅收優惠政策,幫助公司降稅負大壓。
在擁有稅收優惠政策的園區成立新公司、分公司或者個人獨資企業,把一部分的稅收轉移到園區,享受當地園區財政的扶持返稅,以合理合法享受政策的方式來籌劃稅收,減輕主體公司的稅收壓力。
組織形式變更納稅籌劃可以通過企業合併、企業分立及設立子公司與分公司進行操作;
儘管大部分稅收優惠政策是全國普遍適用的,部分地區仍然有著很特別的區域優勢。在這些優勢中,既有對於特定前沿行業在部分地區的先行試點,也有對於區域經濟的廣泛鼓勵。總之,選對了地方,節省的稅收可不止一點點。比如,大熱的人工智慧行業,是不是打算考慮一下設立在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呢?上海的財政(稅收)是各級政府分成的,除了國家部分的稅收保留外,地方稅收是由上海市政府、區政府、開發區、企業進行分成。
上海園區,增值稅除中央50%以後留存的50%全部留在園區,市財政局不再收取,除了園區目前全市其他區財政都要收取30—50%的地方稅(屬市財政收入),所以上海園區占據了很大的政策優勢。
上海園區的企業: 返稅高達50%。(因為我們園區的地方財政分成最高,所以也獎的最多)
上海園區財政扶持政策(我們園區是上海中扶持最高的),如:你繳100萬增值稅,返你公司帳上25萬元。具體解讀是:增值稅國家財政與上海財政是5:5分成,也就是國家財政拿50%,上海財政拿50%,上海財政的50%全部給園區,其中扶持你50%,也就是扶持增值稅實繳額的25%(50%*50%=25%),企業所得稅同理。如大額繳稅,我們可向園區申請更多扶持(包括個人所得稅)。
我們園區的扶持周期是全國最快的,一般的園區都是一個季度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一次。而我們園區的扶持資金在交稅的次月即可到帳,由區財政局帳戶直接劃到你公司帳戶。
適用稅收優惠需要注意的問題
稅務機關的稅收監管正在往「放、管、服」的方向轉變。從稅收政策的適用上,稅收大禮包大多需要企業遵循自行判斷、稅務備案、留存資料備案的基本原則;而稅務機關的角色則為事後監管。
對於衝擊科創板的企業而言,稅收優惠適用也是交易所最為關注的稅務事項之一,我們總結了這方面交易所的問詢如下:
涉及問題
主要內容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規範性
- 向稅務機關申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的研發費用金額與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金額是否匹配
- 研發投入的核算依據,是否存在應計入其他成本、費用項目的支出計入研發投入的情形
- 研發費用的主要構成及變動原因,費用變動與相關因素的匹配
- 技術服務費的產生原因,是否存在委託研發、委託研發的內容,服務提供方的相關信息以及是否具有關聯關係,權利義務安排、技術保密措施及責任劃分
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
- 其他稅收減、免、返、退等優惠政策的適用依據、批准或備案情況、具體幅度和有限期限,包括出口退稅政策、是否享受軟體產品增值稅優惠政策等,與可比公司是否具有一致性
除上述交易所關注的問題外,在稅收優惠的適用中,最為典型的是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相關的問題,而這兩者本身往往也密切關聯。
有些科創企業可能會問,設立公司的時候沒考慮這麼多,如果現在想遷址到這些優惠地區,還可以嗎?從法律和稅收上,遷址其實不存在障礙;實踐中,需要注意異地遷址可能涉及的歷史稅務問題、累計虧損以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延續等實操挑戰,需要與遷出地及遷入地的稅務機關均進行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