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數據顯示我國的離婚率連續十五年呈上升趨勢,而其中一個主因便是-喪偶式婚姻。
喪偶式婚姻,是一個新型詞彙,顧名思義是指女性一個人包攬全部家務,生活猶如喪偶一般。
她們就像是超級漫畫里的女超人,左手抱著娃,右手忙著事業家庭,腦海里還要想著家中的老人。
而她們的先生們總是昂著頭背著手指點江湖,卻從來不幫忙。
她們明明有老公,可是活的卻像個寡婦。
在這樣的婚姻下,女人成為了家中的「免費保姆」,人工的「帶娃神器「,她們疲憊不堪。
可惜的是,付出換不回相同的回報,她們鮮少有人心疼。
正所謂,喪偶式婚姻,女人永遠的痛。
最近,韓國由張娜拉主演的催淚短片《媽媽的日常》火遍全網。
這部僅僅只有三分鐘的短片,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精彩的對話,可是演出了一個媽媽的血與淚。
曾經她也是個無憂憂慮的少女,直到有一天,她嫁為人妻,成為了一個人母。
從那一刻開始,她的人生沒有了自己的縫隙,她所有的時間都奉獻了孩子,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家庭之中。
她沒有辦法好好吃飯,因為剛剛還在熟睡的孩子醒了,她只能邊哄孩子邊將冰冷的米飯塞進嘴裡。
她甚至沒有上廁所的時間,因為孩子看不到媽媽,會害怕,會哭泣。
原來她連瓶蓋都擰不開,可是現在的她即使手臂受傷,依然能夠咬緊牙關讓孩子依偎在自己的懷裡。
漂亮的衣服已經沒有時間去穿,當路人異樣的眼光傳來,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衣服已經滿是污漬。
精緻不再是她的代名詞,她成為了別人眼中的黃臉婆,那個發誓要保護一生的男人,也成為了不回家的人。
這段婚姻,她是一個行走在江湖上的獨行俠,過五關斬六將,可是陪伴她的只有一身寂寞。
丈夫成了一個「虛擬的稱呼」,看不到存在的價值,只是一味享受著妻子的照顧,孩子崇拜的目光。
就像張泉靈在《奇葩說》所講:
「你們以為,有一個婚姻的時候,你們就不是單親媽媽了嗎?」
其實,有太多這樣的女人,她們全身心地為家庭著想,可是到頭來她們卻往往一場空。
就在前段時間,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宣布《社會心態藍皮書》,一項調查顯示,中國民眾婚姻滿意度存在明顯差異,而男性滿意度顯著高於女性。
有網友評論道:
「畢竟中國大部分家庭正在經歷著喪偶式帶娃,男人做家務還要說在幫妻子做,這個結果不是很正常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男性如果肯為家庭做出一點貢獻,就會被表揚愛家,可是女性的付出卻是理所當然。
可是,一個良好的家庭,單單依靠女性的努力是無法建立的。
曾有心理學家指出,在婚姻中,每個人都要付出,同時回收點什麼,這是供求關係。
如果供求關係長期失衡,那麼等待這場婚姻就是一場悲劇。
知乎上曾經有一個提問:
「本以為會天長地久的婚姻,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走著走著就散了?」
有一條高贊回答道:
「嫁給他,我以為從此我的人生不再孤單,可是到頭來卻發現,無論幹什麼我還是一個人。」
婚姻的真諦本是抱團取暖,可是為什麼會走到喪偶式婚姻的局面呢?
其實,原因真的很複雜。
1. 原生家庭造就。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理想的家庭結構,夫妻關係是定海神針,而親子關係要列在第二位。相反,有問題的家庭結構,常可歸到一種模式上:
一個焦躁的母親,一個缺席的父親和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一般來說,如果你的丈夫在婚姻中的所作所為與他的父母相處有著很大的關係。
就在前段時間,閨蜜雨柔被診斷為產後抑鬱症,開始接受心理干預治療。
剛懷孕的時候,雨柔孕吐嚴重,連飯都沒辦法做,先生卻毫不關心,每天坐在電腦前「吃雞」,偶爾還會埋怨:
「你這麼吐,別把我兒子的營養弄沒了,孩子可是最重要的。」
孩子生下來了,雨柔一個人照看著孩子的吃喝拉撒,而先生卻是個甩手掌柜。
有一次凌晨十二點,孩子突然發起高燒,雨柔只好一個人抱著孩子往醫院狂奔,因為孩子的爸爸還沒回來。
三點鐘,先生才滿身酒氣地趕來,他西裝革履,雖然已經是深夜,但是頭髮卻絲毫沒有凌亂。
先生看著打著點滴的孩子,先是破口大罵雨柔沒有盡到一個媽媽的職責,隨後就坐在椅子上呼呼大睡。
終於有一天,雨柔忍不住向婆婆訴苦,婆婆卻說:
「都是這樣走過來,你看看你公公不也一樣嗎?」
是啊,雨柔的公公從來不參與家庭事務,每天除了喝酒就是出去打牌侃大山。
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正所謂父母是的什麼樣子的,孩子就會照模學樣。
就像雨柔的丈夫,正是因為自己的父親對家庭不負責任,導致他沒有家庭觀念,所以才不懂如何愛護老婆,照顧孩子。
2.夫妻之間缺乏良好的溝通。
很多夫妻在相處的過程中,都很容易走向一個共同的誤區:
從無話不談到沒話可說。
在婚姻的一地雞毛中,愛情不在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漸漸地柴米油鹽圍繞著我們,我們為生存而奔波。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往往忽視和對方的溝通,了解對方的內心。
就在去年,年僅三十二歲的二胎媽媽邵青離開了人世。
人們打開她的手機後,備忘錄里滿滿都是自己的心酸和丈夫的不理解。
如果丈夫能夠聆聽她的心事,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令人痛心一幕了。
就像很多婚姻里,丈夫並不知道妻子需要自己,在他們心裡妻子足夠強大,可以勝任家庭的重擔。
而妻子也不會主動聊起自己的心事,和丈夫說說自己的辛勞。
兩個人都在婚姻里畫地為牢,卻誰也願意往前走一步,讓對方看看自己的真實想法。
這樣的婚姻,真的是可憐又可悲!
3.社會對於女性的偏見。
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里:男主內女主外,天經地義。
似乎對於他們而言,女性只是一個行走子宮,照顧好家庭是她的天職,一旦有任何差錯,那麼她就是一個不稱職的媽媽。
在微博上就有過對一場罵戰,原因很簡單,一個媽媽因為她的不小心,讓孩子受傷了。
人們只能看到孩子小小的傷口,卻看不到她日日夜夜的陪伴。
而男性呢,只要每個月按時上交生活費,就已經完成了使命。
在這種理念下,女性有了三頭六臂,文能上知家庭八百事,武能理日常千萬條。
也正是因為這種偏見,喪偶式婚姻才成為了一種社會傷痛。
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的婚姻千奇百怪。
作為娛樂圈的老大哥,陳道明一直讓人心生敬佩,而他與妻子杜憲的感情而被人所稱讚。
陳道明曾經說:
「工作中,我的疆場是攝影機前的大千世界;生活里,我的舞台便是家裡的方寸之地。」
陳道明與太太杜憲相識在年少之時,已經攜手走過了三十個年華。
在漫長的歲月,他們是彼此最堅實的依靠。
雖然工作很忙,陳道明只有空閒下來,就會回到家中為妻子準備一份晚餐,看看女兒的學習。
即使要照顧年幼的女兒,杜憲一直沒有忘記提升自己,她拿到了知名大學的碩士學位,成為了鳳凰網的當家女主播,成為了大學教授。
而陳道明與杜憲的婚姻告訴了我們:
好的婚姻,一定是共修的。
如果一個人成長太快,而另一個停滯不前,那麼他們終將分離。
只有夫妻雙方,相互支持,共同成長,才能走到幸福的方向。
最後想說:
姑娘們,婚姻不易,學會經營自己的婚姻,因為茫茫人海與你相遇是那麼不容易。
但如果你發現婚姻已經無路可走時,不如學會放手。
及時止損,畢竟生命那麼貴,而人生只有一次。
要記得,無論是在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愛自己。
別忘了,你只有學會愛己,才能被愛。
願你在這漫漫人生路找到那個真正屬於你的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OpvhnAB3uTiws8K4k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