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二酸(Azelaic Acid),俗名為杜鵑花酸,但其由化學合成或裂解或發酵而得到,與杜鵑花無關,只是由於其英文名(Azelaic)同杜鵑花(Azalea)相似而誤傳。
01 壬二酸的歷史
•1979 年 Nazzaro-porro等首先將其應用於臨床治療黃褐斑及痤瘡等皮膚科疾病,並取得了極好的療效,但由於當時技術的限制無法得到高純度的壬二酸,因此臨床上發現有一些不良反應
•80 年代以來大量有關壬二酸的治療作用的文獻見諸於各類皮膚及臨床方面的權威期刊。
•1990 年左右開始,德國 Schering、美國 Allergan等公司紛紛推出壬二酸乳膏,用於 OTC 藥品和化妝品。我國台灣地區有20%的壬二酸乳膏銷售。
02 壬二酸的適應症
•痤瘡、粉刺
•玫瑰痤瘡(酒渣鼻)
•美白淡斑(痘印)
•孕期及哺乳期痤瘡/玫瑰痤瘡
03 治療痤瘡的機制
抗菌作用
調節皮脂腺功能
抑制自由基
防止皮膚角化過度
對皮膚色素細胞的影響:對功能亢進的黑素細胞內的酪氨酸酶有競爭性抑制作用,減少色素合成,但不抑制正常色素細胞的色素合成。它可破壞黑素細胞線粒體呼吸鏈,抑制細胞DNA的合成,阻礙異常黑素細胞的增殖
04 文獻研究
《JAAD尋常痤瘡治療指南(2016)》
•尋常痤瘡管理和治療的推薦強度:壬二酸推薦強度:A,證據級別:I 級
•壬二酸是孕B級藥物,已被應用于敏感皮膚的患者,輔助治療痤瘡有效,推薦用於炎症後著色異常的治療
•壬二酸為孕B級藥物,可搭配其他藥物使用用於孕期痤瘡的治療。
•壬二酸15%凝膠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和維持痤瘡的方法,其療效不遜於0.1%阿達帕寧凝膠在控制炎症性痤瘡中的作用。
•壬二酸15%凝膠與BPO和克林黴素同樣有效,炎症病變(丘疹和膿皰)的中位減少率分別為70%和71%。壬二酸凝膠耐受性好,副作用(局部灼傷和刺激性)明顯小於BPO,但明顯優於克林黴素
中國玫瑰痤瘡診療專家共識(2016)
壬二酸為玫瑰痤瘡面部持續性紅斑和丘疹膿皰治療的首選用藥,常用濃度15%~20%凝膠,每日2次,少部分患者用藥初有瘙癢、灼熱和刺痛感,但一般較輕微且短暫。
•上海醫科大學50例治療黃褐斑,有效率達到82%
•20%壬二酸霜與4%的氫醌霜在329例色斑臨床中,分別有72%和 65%的病人明顯好轉。
•在菲律賓進行的一項實驗發現20%的壬二酸比2%的氫醌更有效,一些使用氫醌逐漸產生過敏的患者對壬二酸可以耐受
05 首博爾壬二酸祛痘凝膠
•選用特殊基質材料
•特殊的加工工藝
•使高濃度的壬二酸溶解於無油的產品體系之中,解決壬二酸製劑中溶解性差,濃度低,油脂成分含量高,副作用大的問題。
04 凝膠特點
05 臨床效果
治療20天後
治療22天後
06 使用方法
片塗或點塗:每日1-2次,潔面後,使用保濕水,點塗痤瘡上。
面塗:每日2次
開始使用時需建立耐受:
1、可先點塗或面塗,觀察皮膚適應情況
2、少量塗抹,保留時間從5分鐘逐步延長
注意事項:潔面後使用保濕水或保濕霜,再塗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