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當初只借的南郡,為何要還整個荊州,孫權真會想好事

2019-11-15     杯酒品歷史

三國史上有一段著名的橋段,就是孫權向劉備討荊州,但是劉備不還的事情。後來還因此事件形成了一則歇後語: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可是也有人質疑,荊州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本來也是劉表的領地,何以孫權會認為荊州是吳國的,而向劉備討荊州呢?

一、三方鼎立
荊州本來是劉表的領地,208年北方的曹操揮軍南下之後,劉表很快就病死了,兒子劉琮也舉白旗投降曹操。劉備人馬一路跑,跑到了江夏附近。曹操一路占領了襄陽、江陵,大軍來到江夏、赤壁附近,後來孫劉聯軍,把曹操打跑了,曹操逃回許都,然後把江陵交給曹仁等人防守。


江陵是荊州中部最重要的據點,所以周瑜率兵奮力攻打南郡,打了將近一年,周瑜還受了傷,終於把江陵打了下來。

而這段時間,劉備則出兵占領了荊州南部的四郡(武陵、零陵、長沙、桂陽)。所以這個時候的荊州也形成了一個三方鼎立的局面,孫權握有南郡(江陵)、江夏,曹操有襄陽,劉備有南部的四郡。

二、借南郡
得了四郡之後的劉備,知道光憑這些地盤難成大事,所以就屯兵在江陵的對岸,設了一個郡叫公安,並希望孫權把南郡讓給他,等於讓整個荊州交給他劉備來統理。本來周瑜還在的話,是不願借南郡的,因為他辛辛苦苦才把南郡這地方打下來,而且他的未來計劃是從南郡一路往西,再打下巴蜀。


可是210年,周瑜掛了,都督改由聯劉派的魯肅接任。魯肅認為劉備是曹操的死敵,曹操勢強,如果只靠東吳,一定抵不過曹操,而且荊州的人未必信服孫權。不如就答應劉備,把荊州借給他,養大劉備勢力,為曹操多樹立一個敵人。
孫權聽完之後,接納了魯肅的建議,就把南郡借給劉備了。據說曹操聽到孫權南把郡借給劉備的消息,嚇得手中的筆都掉了,可見魯肅的計謀確實成為曹操的心頭大患。


可是不如孫權所料想的是,後來劉備得了南郡之後,實力迅速擴張,打下了本來孫權想打的巴蜀,還把漢中也從曹操手中拿下來。孫權實在受不了,就要求劉備把荊州還給他,劉備當然說不要,於是雙方劍拔弩張,差點要開戰,後來經過談判,決定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三郡以東歸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歸劉備。
這個分配,算是雙方一時妥協下的結果,但是也埋藏了後來衝突的隱因。

三、各自籌謀
站在劉備的角度,他當然不想還荊州,畢竟占都占這麼久了,而且荊南四郡也是自己辛苦打下來的,最重要的是,隆中對的計劃就是一軍出秦川、一軍出宛洛,聯合夾擊魏國,如果把荊州讓給孫權,這個計劃就處處制肘,劉備也等於失了一條臂膀。

但是站在孫權的角度,南郡是吳國好不容易攻下的,而且赤壁之戰也是吳國出力較多,如果荊州算是戰利品的話,等於十之七八都被劉備整碗捧去了。更何況孫權當時只把劉備當作一個看門犬而已,殊不知沒幾年光景,劉備已經騎到自己的頭上了。
而且荊州的戰略位置,對東吳始終是個威脅,不能掌握荊州的東吳,有如芒刺在背。


在這樣的衝突下,以及關羽對東吳的強硬態度,最後加上魯肅在217年逝世,接任都督的是主戰派的呂蒙。因此219年,趁關羽北伐的時候,孫權就用武力把荊州奪回來了。

四、荊州之爭
所以話說回來,孫權有借荊州給劉備嗎? 嚴格來說,真正借的只有南郡一城。但是對孫權來說,也許整個荊州都算是吳國借給劉備的,因為劉備本無立錐之地,是赤壁戰後才給了他生存空間,而且周瑜奮戰而來的南郡也給了他,如果要動武的話,東吳本可以把荊州整個拿過來的,這大概是孫權的想法。


如果要真論起來的話,劉備可能是略為理虧的,因為劉備自己也曾搪塞過,等得了涼州,再還荊州。荊州談判的時候,關羽也曾被魯肅說得無言以對。
可是孫權後來因此事而跟劉備翻臉出兵,也是很不智的行為,因為最大得利者終究是魏國。只能說魯肅逝世,加上關羽對吳國的態度,最後讓這場衝突終於爆發。


如果這場荊州之爭,吳、蜀都能各退一步的話,反而才能締造雙贏的局面,令魏國更加頭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6_EcG4BMH2_cNUgJ8t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