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曉繪,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原306醫院),藥劑科
醫研部醫學科普中心 編輯
COVID-19疫情疫情爆發以來,大家終於體會到了"在家躺著也能為國家做貢獻"了。那么小編這裡所說的"躺著",很多人就真的理解成了"躺著",不是在沙發上躺著,就是在床上躺著。殊不知,這樣的躺也會躺出病來,這就是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肌肉減少症"。
肌肉減少症是指因持續骨骼肌量流失、強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綜合徵。臨床上也將其稱為骨骼肌衰老或少肌症,指的就是由衰老引起的骨骼肌質量下降和肌力減退。肌肉減少症由Evans WJ等在1991年提出,形容骨骼肌減少,同時泛指骨骼肌細胞去神經支配、線粒體功能障礙、炎性、激素合成及分泌改變以及由以上過程引發的一系列後果,如肌力下降、易疲勞、代謝紊亂、骨折等。近年來,肌少症已經影響到社區近三分之一的老人,並逐步年輕化。
肌肉為什麼會流失?
(1) 人體的肌肉都藏在表皮之下,想要凸顯肌肉就需要進行力量訓練。而肌肉質量是一定肌肉數量產生的,肌肉纖維的改變和肌肉收縮性能跟肌肉狀態有關,運動能讓肌肉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但缺乏運動和鍛鍊,肌肉功能和狀態受到改變,肌肉數量減少會導致肌肉質量的減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的母親患有腰間盤突出,伴有腰痛下肢痛,活動受限,想通過手術治療,但被醫生告知,母親的肌肉嚴重減少,要加強鍛鍊,行走受限,可以在床上鍛鍊,很多和我母親症狀類似的患者儘管手術很成功,卻依然不能站起來。可見適量的運動和鍛鍊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數量。
(2) 神經-肌肉功能減弱:運動神經元的正常功能對肌纖維的存活是必需的,在肌少症發病機制中α運動神經元的丟失是關鍵因素,研究發現老年人70歲以後運動神經元數量顯著減少,α運動神經元丟失達50%,顯著影響下肢功能。老年時期α運動神經元和運動單元數量的顯著減少直接導致肌肉協調性下降和肌肉強度的減弱。
(3) 增齡相關激素變化:胰島素、雌激素、雄激素、生長激素和糖皮質激素等的變化參與肌少症的發病。肌少症時身體和肌細胞內脂肪增加,這與胰島素抵抗有關。而雌激素主要影響肌肉強度,。男性睪酮水平隨增齡每年下降1%,這在男性肌少症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老年人維生素D缺乏非常普遍,多項研究證實維生素D缺乏是肌少症的風險因素,並且1,25雙羥維生素D水平降低與肌肉量、肌肉強度、平衡力下降和跌倒風險增加有關。
(4) 促炎性反應因子:研究發現血IL-6、TNF-α、和C反應蛋白水平與肌肉量、肌肉強度有關。這些炎性反應細胞因子增高引起肌肉組織合成代謝失衡,蛋白分解代謝增加。老年人炎性反應細胞因子長期增高是肌少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5) 肌細胞凋亡:肌肉活檢顯示老年人肌細胞凋亡顯著高於年輕人,這是肌少症的基本發病機制,肌細胞凋亡與線粒體功能失常和肌肉量丟失有關。增齡、氧化應激、低生長因子以及完全制動等可觸發細胞凋亡蛋白酶依賴或非依賴的凋亡信號通路。
(6) 遺傳因素:肌量和骨量呈密切正相關,由於成肌細胞和成骨細胞同源於多能間充質幹細胞,因此肌肉和骨骼會受到某些相同的遺傳因素調控。
(7) 營養因素:老年人合成代謝率降低,營養不良和蛋白質攝入不足可致肌肉合成降低,胺基酸和蛋白補充可直接促進肌肉蛋白合成。
肌肉流失會帶來哪些影響?
(1) 身體發福,體型變胖。1千克肌肉能讓人體多消耗50~100大卡的熱量,肌肉發達的人,就不會脂肪堆積,因為他在睡覺的時候都在消耗熱量。如果體力活動減少,肌肉流失嚴重,就會造成基礎代謝率降低,熱量消耗減少,身體自然就會發福。
(2) 肌肉減少還會累及組織器官,如衰弱的肌肉,可導致心臟收縮力不足,不能有效擠壓血管使血液上行,並順利回流到心臟;肺部同樣也會因肌肉衰弱而呼吸無力等。
(3) 代謝異常,肌肉在代謝過程中,需消耗人體80%的葡萄糖。肌肉儲量不足,葡萄糖的代謝功能受到影響,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4) 骨骼受損。膝關節周圍有很多肌肉,一旦發生衰退,膝關節負擔就會加重。有人建議少運動保護骨關節,實際上,越減少運動,肌肉力量就會越弱,對關節的保護作用就會降低。
(5) 因肌肉量減少,力量減弱,平衡能力變差,出現跌倒、損傷的幾率大大增加,可導致部分功能喪失,甚至致殘,生活能力受限和生活質量下降。
肌肉減少症有哪些檢查方法?
主要檢查手段有:CT、MRI、PET。
診斷標準:女子:RSMI<5.45 kg/m2,男子:RSMI<7.26 kg/m2。其它指標包括:去脂體重,肌力、握力、體重指數等。
肌肉減少症怎麼治療?
目前還沒有藥物被批准治療肌肉減少症,所以打著"可治癒"招牌的各種藥品,老人們要理性購買。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我們可以通過運動和飲食對身體進行長期管理來有效的對抗肌肉減少症。
老年人的蛋白質需要量不應該低於成年人,在充足熱量、微量營養素的基礎上,要保證蛋白的足量攝入,而且,優質蛋白質要占蛋白質總量的50%以上,而動物蛋白優於植物蛋白。要維持老年人機體的正氮平衡,就要維持肌肉質量和肌力,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優質蛋白質,每千克體重每天1.2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補充量。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當中,老年人的蛋白質攝入最為重要,是第一位的。
飲食是一方面,最重要的還是通過運動儲備和留住肌肉,有了肌肉就有了體能。有氧運動在於消耗脂肪,抗阻運動、負重運動才能鍛鍊肌肉,留住肌肉。記住:肌肉是你長壽的基礎和本錢。一說到運動,人們就會想到跑步、健身房等,但疫情期間我們運動的場所就受到了限制,小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種居家運動方式,無論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預防肌肉流失,什麼時候都不晚。
改善柔韌性:坐在墊上,雙腿伸直,腰背直立,隨著呼吸緩慢彎腰,雙手觸碰自己的腳尖;如果這個動作比較難,可以在練習之前松解自己的腰部,以避免拉傷。
加強平衡性:選擇單腿站立,中老年人建議可以站在沙發前進行,以免摔倒受傷。單腿站立時,可以與家人配合進行物體傳遞或者拋物接力。
激活核心肌群:核心肌群最基本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脊椎,幫助你在運動中保持穩定,維持力量運輸,幫助你更好的發力,比如平板支撐、側平板等都是可以居家完成的運動。
腹式呼吸:吸氣時,讓小腹突出來,吐氣時,讓小腹平縮。反覆進行,呼吸經由橫膈膜與腹部肌肉的強烈擠壓運動,促進胃腸蠕動,幫助體內有害物質排泄。也可使身體血液循環及含氧量增加,加速燃燒體內脂肪。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