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黑龍江,這些地方也有優質品牌稻米,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2020-07-20   大江嚴選

原標題:除了黑龍江,這些地方也有優質品牌稻米,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水稻是當今世界第一大糧食作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為主食,一顆顆稻穀,一粒粒大米,關係到的是每個人的味覺幸福。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不同地區不同氣候環境,誕生了不同特性、不同口感的稻米。

98 個地方大米被評為
「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我國土地幅員遼闊,土壤肥沃,稻穀生產相對較為集中,黑龍江、江蘇、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和安徽的水稻種植面積與產量就占全國的六成左右。黑龍江與江蘇是兩個粳稻種植大省,兩省的粳稻種植面積與產量占全國的 60% 以上。湖南、四川、湖北、江西中晚秈稻產量加起來占比超全國的 50%。

細分到每個鄉鎮,中國出產大米的鄉鎮共計 3000 余個,其中有 98 個地方的大米被評定為「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這既是明確的原產地標誌也是嚴格的質量標誌。

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大米產區,這些產區產出來的稻米各具優勢,軟糯可口,芳香撲鼻,幸福著每一個味蕾。

東 北

黑龍江

黑龍江是我國水稻大省,也是優質大米輸出大省。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優勢,種植出的粳稻米質上乘,飽滿誘人,加上當地政府及企業對品牌建設的重視,黑龍江誕生了諸多優質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延壽大米、建三江大米、珍寶島大米、響水大米、慶安大米、樺川大米、肇源大米、湯原大米等等均是黑龍江赫赫有名的優質大米。

國家商標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 98 個「中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大米)中,評選出了 22 個最具價值量的大米產品,並根據其價值量分別授予一星至五星等級。其中,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延壽大米、建三江大米、珍寶島大米等均是星級品質大米,五常大米更是被評為五星級大米。

吉 林

吉林省地理環境獨特,東部火山岩、西部弱鹼土、中部松花江黑土地,是我國主要的優質粳稻生產基地,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 1200 萬畝左右,稻米以圓粒、中長粒和長粒為主。全省以培育大米地理標誌品牌為抓手,整合區域、企業優勢資源,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大米標誌品牌。

目前,榆樹大米、通化市柳河縣的姜家店大米、舒蘭大米、松原市的前郭爾羅斯大米等 7 個大米品牌獲得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延邊大米、輝南大米、西江貢米等 9 個大米品牌獲得了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遼 寧

水稻是遼寧省第二大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在遼河中下游平原。全省種植一熟早梗,生長期長,產量較高,且所產稻米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經濟效益較好。

盤錦大米、營口大米、東港大米、遼陽大米等是遼寧省優質稻米對外的名片。盤錦大米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也是被評定為具有四星級品質的優質稻米品牌,其產地環境優越、栽培歷史悠久,所產大米以外觀品質好、加工品質好、理化性質好、食味品質好、衛生品質好五大特點成為享譽全國的優質產品。

華 中

湖 北

作為湖北省第一大糧食作物,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和總產量約占全省糧食作物的 50% 及 70%。2014 年,大米產量高達 2631 噸,居全國首位。

2016 年 5 月,湖北省制定了全省水稻產業提升計劃(2016-2020),計劃在 2020 年培育出 5 個全國知名品牌和 5 個湖北優勢特色稻米品牌。

現今,湖北荊門市京山縣的京山橋米頗有美譽。京山縣,即中國農谷——屈家嶺文化遺址所在縣域,農谷區域自然稟賦好、生態環境優。民間經常有「北有五常,南有京山」的說法,足以證明京山是不可多得的水稻種植寶地。京山橋米質干,整,熟,白,青梗如玉,腹白極小,並且顆粒細長、光潔透明,用橋米做的飯鬆軟略糍,噴香撲鼻,可口不膩,營養豐富。

湖 南

湖南自古就有「魚米之鄉」「九州糧倉」的美譽,是我國重要的水稻主產區,水稻種植面積和稻穀生產總量一直排在全國前列。洞庭湖更是全國知名的優質稻產區,湖邊連片水稻種植風景如畫,金黃的稻穗帶來豐收的喜悅。

上世紀,「湖南軟米」「洞庭湖貓牙米」「湖南絲苗米」等品牌米盛極一時。2008 年,全國 28 個大米名牌產品中,湖南便有 3 個。2009 年,湘米優化工程開展,優質稻產業走向了生產規範化、質量標準化、產業規模化、效益逐步提升的新局面。

2018年,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和南縣以「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範縣項目建設為契機,分別重點培育了「蘭溪大米」和「南洲稻蝦米」兩大稻米區域公共品牌,為湖南「優質糧油工程」建設樹立了樣板。

江 西

江西以約占全國 2.3% 的耕地,生產了約全國 3.5% 的糧食和 9.8% 的稻穀,每年大米生產總產量約 650 萬噸。為了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實現江西大米產品結構向優質和高端方向調整的戰略目標,江西正在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大米品牌。

萬年貢米產於上饒市萬年縣裴梅鎮東南部山區龍港荷橋一帶,吸取四季清泉,根植水土特異,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營養豐富,乃是我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之一。

此外,宜春市奉新縣素以「貢米產地」「優質米之鄉」而聞名,奉新大米外觀呈清白或精白色,具有光澤,呈半透明狀,米粒細長大小均勻,堅實飽滿。奉新更是我國南方稻區第一個獲得 AA 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標誌的縣。

河 南

水稻是河南省第三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超 1000 萬畝,產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開封、原陽、濮陽等地。

原陽縣地處豫北平原,是優質大米的傳統產地。早在東漢時期,原陽米已是宮廷專用米,當時人形容這種米的品質為「晶瑩剔透、軟筋香甜」。原陽縣緊鄰黃河,為黃河故道鹽鹼地,自解放後國家引黃灌溉,土地得到黃河水富含的養份滋潤,使土質得以徹底改善,更形成了獨特的原陽地質。水田種植的水稻既可以得到上層土壤的豐富營養,又可以吸收下層的鹽鹼補充人體所必須的各種礦物質,同時,土壤中的鹼份造就了原陽大米鬆軟可口、香味撲鼻的特色。

原陽大米曾輝煌一時。1990 年的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原陽大米被指定專供食品。1992 年,在首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原陽大米奪得金牌。2002 年 10 月,又獲得了國家工商總局頒發的「原產地證明商標」。2006 年,原陽大米還出口到世界產糧大國加拿大。

但原陽大米美名遠揚後,由於當地農民勤於生產而不善經營,特別是由於缺乏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市場上冒充的「原陽大米」多如過江之鯽,加之種種負面報道,給原陽大米帶來了沉重打擊。恢復往日榮光,將是原陽大米正在追尋的目標。

華 東

江 蘇

近年來,江蘇在粳稻種植方面發展迅速。由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王才林育成的「南粳 46」系列優質稻米品種,實現從蘇南到蘇中的廣泛種植。2016 年 3 月中旬,在日本廣島舉辦的「中日優良食味粳稻品種選育及食味品鑑學術研討會」上,"南粳 46」榮獲「最優秀獎」,證明了我國水稻稻米並不比日本越光大米差。

以優質稻種為基礎,江蘇湧現了淮安大米、建湖大米、阜寧大米、泗洪大米、東海大米、射陽大米等一系列優質區域稻米品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優質水稻大省。

安 徽

安徽是我國稻米生產、消費和商品大省,水稻種植面積、產量、商品量等均居全國前列,稻米產業更是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2003 年,安徽省政府將優質水稻列入安徽省十大優勢農產品之首後,優質水稻的發展更為迅速,誕生了諸多優質大米品牌。

南陵大米就是安徽優質大米品牌的代表。南陵縣位於安徽省東南部,作為蕪湖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蕪湖米市重要的糧食生產供應基地,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的美譽。

南陵大米擁有粳稻、秈稻、糯稻等多個品種,其中優質稻馬壩小粘更是暢銷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特色品種。南陵大米的主要特點是米粒透明有光澤,沒有或很少有堊白,吸水不多,膨脹度適中,膠稠底輕,延伸性較強,米飯光澤度好,白而晶瑩,黏彈性較強、軟硬度適中,熱飯噴香,口感好,冷飯仍然具有柔韌性、不回生、色澤如常。

西 南

四 川

四川是全國 13 個糧食主產區之一。近年來,全省優質稻生產與開發取得了明顯成效,「川優 6203」「宜香 2115」「德優 4727」等一批優質、高產和抗病相結合的新品種的選育,有效地緩解了四川中高檔優質稻缺乏的矛盾,兼顧了雜交稻高產與優質、高抗與廣適的問題。

2017 年,四川省選育國標 3 級以上優質水稻新品種 14 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1級優質稻品種 2 個;同時,推廣國標三級以上的優質稻面積達到 1840 萬畝,占全省水稻面積的 61.4%,其中,國標二級以上優質稻達到 772.4 萬畝,占全省水稻面積的 25.8%,標誌著四川省水稻生產優質化率進一步提升和稻米品質的總體改善。

此外,廣元市昭化區的「女皇貢米」曾榮獲「第 14 屆中國(廣州)國際食品展暨廣州進口食品展覽會金獎」,「宣漢桃花米」則是榮獲「2016 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

貴 州

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貴州省正積極推進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大力推廣水稻綠色增產增效技術。

平壩大米是貴州省知名大米品牌代表之一。平壩地處貴州省「兩湖一庫」上游,水質好,灌溉條件優越,大部分水稻種植區已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

華 南

廣 東

廣東是水稻矮化育種的發源地,從丁穎開始,一代一代育種研究的傳承,使得廣東擁有強大的水稻育種創新實力,自主培育了「馬壩油粘」「增城絲苗」「黃華占」「美香占 2 號」「象牙香占」「粵晶絲苗 2 號」等優質水稻品種。

2004-2017 年,廣東育成審定的水稻品種優質率達 63.78%,在生產上廣東米質達到國標優質 3 級以上標準的優質稻品種比例為 74%,而 2017 年全國的優質稻米率為 37.1%。「美香占2號」和「象牙香占」是廣東高檔加工優質米的主要品種,成為廣東品牌大米的核心。與此同時,近兩年來,廣東省主打「絲苗米」品牌,成立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並在全省建設多個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旨在推動廣東絲苗米優質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其中,台山大米是廣東稻米產業一張具有代表性的名片。台山雨水充足,日照時間長,是廣東省優質稻種植面積最大的縣級市,也是國家優質商品糧基地之一,素有「廣東第一田」的稱譽。2013 年,更是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絲苗之鄉」稱號。

華 北

山 東

山東地處黃淮北部,屬華北單季稻作帶,是我國華北地區重要的優質米生產基地。全省水稻產區主要集中在魯南、魯西南和沿黃等低洼易澇或鹽鹼地區,按照水源和地域分布劃分為三類稻區,包括濟寧濱湖稻區、臨沂庫灌稻區及沿黃稻區。其中濟寧、臨沂占全省水稻種植面積的 80% 以上。高產、優質是山東水稻生產的兩大優勢。

濟寧市魚台縣位於微山湖西岸,擁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 30 余萬畝,魚台大米更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淄博市高青縣憑藉土壤肥沃,水質純凈無污染,以及良好的水利灌溉條件,使得高青大米也成為國家地理性標誌產品,其米粒晶瑩剔透,顆粒飽滿;此外,產於黃河三角洲一帶的黃河口大米亦是聲名遠揚。

天 津

天津市水稻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寶坻區,目前,寶坻區已形成 30 萬畝水稻種植規模,成為天津市最大的優質大米生產基地。

寶坻黃莊因河流分割作用形成黃莊窪,水稻種植已有 420 多年歷史,生產出的稻米口感甜香,達到國家一級米標準,「黃莊大米」已在華北乃至全國都享有一定知名度。

但說到天津水稻,還是得說小站稻。「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cuàn)玉粒香」,這是文人墨客對優質小站稻的形象描述。「白里透青、油光發亮、黏香適口、回味甘醇」,則是對小站稻米高品質形象的描述。

上世紀 50~60 年代,小站稻曾銷往日本、東歐、東南亞、古巴,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1956~1957年,小站稻被推廣到全國二十多個省市。小站稻已是中國優質水稻的代名詞、天津農業的一張名片。

河 北

河北省是大米消費大省,尤其鍾愛粳米。省內水稻生產以隆化縣為主要代表。

隆化縣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 23 萬畝,其中優質稻面積在 15 萬畝左右,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河北大米之鄉」。隆化大米也以其口感好、營養價值高、無污染深受市場歡迎。

西 北

寧 夏

寧夏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西部糧倉」的美譽,以其獨特的塞外氣候優勢,已成為我國水稻地圖中獨特的一副風景。其大米品種優良,品質獨特,發展潛力大。

全區水稻種植面積在 120 萬畝左右。近年來,寧夏大米在穩定面積,提高總產的前提下,著力打造提升糧食生產規模品牌,走高效優質發展之路,同時也培育了「寧粳 43 號」這樣的地方優質水稻品種。

目前,寧夏大米不僅是農業農村部以省份為單位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而且憑藉「粒圓、色潔、油潤、味香」的四大特點和食味值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獨特品質,入選歐盟「中歐 100+100」地理標誌產品互認互保遴選名單。寧夏大米的優勢正逐漸顯現,已成為塞上江南的璀璨明珠。

你的家鄉還有什麼優質稻米?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