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在人們印象中,他是學慣中西,五斗才華一代文化大師,享譽盛名的學者。
可鮮為人知的是,他其實左右腳不分,出門就常常迷路,衣服前後老是穿反,妻子楊絳稱他始終有一股淘氣和痴氣,即使人到中年仍然持有孩子般的天真。
今天恰逢錢老逝世109年,物道君翻遍了所有的資料,卻看見了無比懷念這位為自己建立一座圍城,只為學識如痴如醉的文人。
一
既是天賦異稟的少年,又是天真孩子
錢鍾書出生在江蘇的一個教育世家,從小就過繼給伯父。常常跟著伯父去茶館裡聽說書,去書攤上看《濟公傳》、《七俠五義》,回來後手舞足蹈把故事「演說」給弟弟妹妹聽。
很快伯父就發現,這孩子的記憶力驚人,看過的小說情節、聽過的說書總能過目不忘,小學結業後順利考入重點中學。
可孩子畢竟還是孩子,調皮的事情沒少做。之前上學路上把鞋子脫了,捉了只小青蛙放進鞋子裡。上課青蛙跑出來逗得同學們拍手叫好,老師氣得讓他罰站。
上中學的時候老師見他英文成績特別好,就選他當班長。體育課他喊口令: 「At ease(稍息)!Attention(立正)!」「Turn right(向右轉)!」結果隊伍全都向右轉,只有錢鍾書一人向左轉,同學們放聲大笑,錢鍾書還莫名其妙。不僅方向不分,他還左右鞋不分,衣服里外也常常穿反。
錢鍾書向來對數學不感興趣,乾脆就不學。在考取清華大學時,錢鍾書的數學只得了15分,可是他的國文成績是特優,英文更是史無前例地得了滿分。這個嚴重的偏科生,依舊被合格錄取,而且在175名新生中,排名57,可見他的國文與英文分數之高。
這時候的錢鍾書,既是個天賦異稟的少年,也還是個一臉童稚的孩子。
二
過目不忘的天才,只為學術下功夫
曾有外國記者來到中國,提出只想看看萬里長城和錢鍾書。在那個年代,錢鍾書被稱為」過目不忘的天才」
當年清華大學有三大才子:錢鍾書、顏毓蘅、曹禺。而錢鍾書為三大才子之首。有一次,曹禺與吳組緗在咖啡室與錢鍾書偶遇,曹禺對吳組緗打趣道:「錢鍾書在那裡喝茶,還不叫他給你開英文禁書看?「結果當吳組緗問錢鍾書後,他竟然一口氣不停寫下了近四十本書的英文名,還包括這些書的內容和特點。
錢鍾書毛筆手稿
可見錢鍾書讀書範圍之廣、數量之多,實在令人嘆服。在清華讀書四年,北京的著名景點他幾乎都沒有去過,時間在用於「橫掃了整個清華圖書館」。
只有妻子楊絳知道,這位「天才」,也是下了苦功夫的,他做的讀書筆記往往是讀這一本書的一倍。而且他給自己做了嚴格的規定:中文、英文筆記每天都看,一三五再看法文、德文、義大利文筆記。
當文革時期,錢鍾書被下放到幹校,晚飯後四五十人擠在兵營房子裡打牌、聊天。只要錢鍾書拿著一本字很小的英文筆記,站在昏暗的燈泡下,眯著眼睛完全沉浸其中。
後來楊絳說:「我們的閱讀面很廣。所以,人心惶惶時,我們並不惶惶然。」讀書,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讓我們對任何事情都能從容應對。
錢鍾書當年以第一名的成績拿到庚子賠款去牛津大學進修,拿到學士學位後又申請進入了巴黎大學。當時只要在牛津多待兩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很多人奇怪在那個學歷為大的年代為何錢鍾書不留下來。
後來楊絳解釋,原來錢鍾書覺得牛津課業負擔重,得花很多時間去準備不喜歡的功課而占用了讀書的時間。所以他不在乎學歷,只希望能有很多的時間讀書。他曾經對楊絳說「只要有書可讀,別無營求」。
新婚的錢鍾書和楊絳搭乘P&O公司的郵輪赴英留學。
他的成績也是顯著的,他的著作《管錐編》堪稱「國學大典」,引證多達四千多位著作家的上萬本著作,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內容,讓人實在嘆服。
在誘惑眾多的世界裡,錢鍾書仿佛用圍城給自己造了一座純凈的書香世界,不要學歷無心遊玩,只想做一個天真純粹的讀書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錢鍾書楊絳夫婦1936年攝於牛津大學公園。
三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在世人眼裡是一代鴻儒,可在妻子楊絳眼裡,卻是個「笨手拙腳」,不會打蝴蝶結、分不清左右腳的丈夫。
錢鍾書和楊絳在清華時,曾養過一隻貓,小貓半夜常常跟隔壁的貓打架。後來錢鍾書找了根竹竿放在家裡,一旦聽見貓叫,無論夜裡多冷,都立刻從暖和的被窩出來,拿這竹竿就跑去幫自己的小貓打架。
而那隻隔壁的貓正好是林徽因的寶貝貓,楊絳特別怕因為這件事傷了兩家的和氣,告訴錢鍾書:「打狗要看主人面,那麼,打貓要看主婦面了!」,錢鍾書擺擺手:「理論總是不實踐的人制定的。」
1950年,錢鍾書、楊絳夫婦與女二錢瑗在清華大學宿舍陽台上。
或許讀到這裡你會覺得他一臉稚氣不懂人情世故,可錢鍾書還寫了一篇小說《貓》,裡面的李太太和李先生當然就是林徽因和梁思成,諷刺了那個年代對知識分子阿諛奉承的現象。看似不懂人情世故,恰恰是深諳人心。
黃永玉曾在《悼念錢鍾書先生》中,提到過兩件小事。一件是有一年,「權威人士」在年初二去錢鍾書家拜年,然後那是錢鍾書和楊絳正在寫東西。錢鍾書知道來意後,只開了一條門縫說到:「謝謝!謝謝!我很忙!我很忙!謝謝!謝謝!」
第二件事是當年「四人幫」橫行之時,辦公室邀請錢鍾書去參加國宴。錢鍾書一口否決:
「我不去,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這是江青同志點名要你去的!」
「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
「那麼,我可不可以說你身體不好,起不來?」
「不!不!不!我身體很好,你看,身體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
即使這兩件事情也曾遭過人們的質疑其真實性,但是事情都已經過去,人們還是特別喜歡叨念起這兩件事,叨念那個遠離人情世故的,為自己留一方凈土的錢鍾書。
當年《圍城》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讓無數讀者為之求訪,都被錢鍾書一一拒絕。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打電話想要拜訪錢鍾書,這是他回應道:「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認識那下蛋的母雞呢?」
1989年成立了《錢鍾書研究》編委會。他對發起人極力反對、抗議:「大抵學問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養之事,朝市之顯學必成俗學。」
《圍城》事到如今依舊是經典之作,歸根到底是錢鍾書在書中刻畫了一個個經典的偽君子、暴發戶。也正因為錢鍾書看得透看得多,所以才會敬而遠之,拒絕沒必要的人情往來和虛偽的頭銜。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菜根譚》里有句話用在錢老身上尤為合適:「世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錢鍾書終其一生,用天真永葆了最純粹的自己,不為錢權,遠離政治,專心在荒江老屋中研究熱愛的學術。
成熟從來不是或風韻或英氣逼人的外表,而是在這個充滿虛偽與諷刺的現實世界裡,仍舊能給自己的心靈騰一畝凈土,保持自己的初心。
洞察世界一切人情冷暖,悲歡離合,而選擇最天真的方式去過一輩子,這才是真正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