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 | 如何喝出咖啡當中的「萃取不足」與「萃取過度」?

2020-01-31     咖評

咖啡如何品鑑?

怎麼才算一杯好咖啡?

你們常常說「萃取不足」或者「萃取過度」是怎么喝出來的?

今日我們來聊聊咖啡中的「萃取不足」、「萃取過度」。

一杯咖啡達到理想的萃取,應該是一入口會有成熟水果的香氣或者撲鼻而來的花香,讓人愉悅的酸質,喝完後的餘韻綿長,讓你會有種好不捨得喝完的感覺,風味分明,乾淨,絲絲甜感,順滑、圓潤,讓你會由衷的發出:「哇!這一杯咖啡好好喝啊!」

而一杯咖啡的萃取是通過水與咖啡粉的融合從而帶出咖啡的風味。一杯咖啡好與不好,我想,你的舌頭會直接告訴你答案。

一杯好喝的咖啡必須符合兩個條件:

萃取率介於18%-22%之間

咖啡濃度在1.2%-1.45%範圍內

萃取是通過水的融合而帶出風味,但這其中有個非常重要的點叫「萃取時間」,如果水跟咖啡粉的接觸時間越長,萃取就會一直持續到溶解不出物質出來。

時間越長,萃取的物質就多,一旦多了,咖啡就過萃了,時間少,萃取的物質就少,就萃取不足了。

「 萃取不足」指的是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時間太短,不足以萃取出咖啡的風味,入口舌頭會明顯感受到尖酸,有時還會帶鹹味(製作意式咖啡的時候萃取不足會出現鹹味的比較多些)喝起來口感薄、水、餘韻短,好的餘韻是非常愉悅的,但如果咖啡出現餘韻短且有油脂感或者類似蔬菜、木質的味道,很快就消散了也很有可能是萃取不足的表現。

出現」萃取不足「的情況可能是水溫低或者研磨過粗,還有一個就是粉水比比例拉得太高了也會造成一個萃取不足的原因。

「萃取過度」指的是咖啡粉與水的接觸時間太長,萃取太多我們不想要的物質,入口舌頭能明顯感受到苦味,而且這種苦味會停留到舌根,覆蓋咖啡其他風味;乾澀感明顯且長,讓人抗拒;平淡、孔洞感,所謂的孔洞感就是在喝完咖啡後,你會感覺到好像有喝咖啡,但在口腔中沒有留下什麼風味或者味道。

出現「萃取過度」的情況可能是咖啡粉的研磨度過細,粉水比比例低,手沖萃取時間過長,水溫太高等。

當然影響一杯咖啡是多方面的,比如手法上的問題、控制水流的問題、研磨度……等等都會導致」萃取不足「、「萃取過度」、或者」萃取不均勻「等原因的出現。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網站部分內容如圖片、我們會尊重原作版權註明出處,但因數量龐大,會有個別圖文未來得及註明,請見諒。若原作者有任何爭議均可與網站聯繫處理,一旦核實我們將立即糾正,由「咖啡工房」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本文意在傳播咖啡文化,若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mK--W8BjYh_GJGVol2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