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長江生態保護的"龍頭

2019-11-07     海曙檢察

新聞來源:正義網-檢察日報

當好長江生態保護的「龍頭」

上海:為長江經濟帶「最後一公里」提供檢察屏障

  滾滾長江東逝水,經過六千多公里奔騰,在上海匯入東海。作為長江經濟帶門戶城市和發展龍頭,上海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上海考察時強調,要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圍繞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海檢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找准服務大局的切入點、著力點,努力為長江經濟帶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一把手」工程守護長江生態

  「請及時落實河道整治工作,加強巡查頻次,形成常態監控機制,有序推進水環境治理保護。」2018年8月24日,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上,一起環境污染公益訴訟案的訴前檢察建議正在公開宣告,上海市崇明區檢察院就某鎮政府河道管理不盡責、公共利益持續受到侵害的問題,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全面履職,消除河水黑臭現象,推動全區水體質量明顯改善。2018年以來,上海市檢察機關已就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立案32件。

  進入新時代,上海市檢察機關聚焦長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以司法辦案為中心,全面推進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把開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堅持效果導向、質量導向,構建三級院一體化辦案模式,按照打造「標準之訴」的檢察公益訴訟要求,建立完善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機制、辦案模式。

  上海市檢察院第三分院承擔著跨行政區劃案件管轄改革的試點任務,針對污染環境案件跨地域的特點,該院探索對長三角區域互涉的大氣、水域污染公益訴訟案件實行跨省集中管轄,辦理了一批典型案件,改革預期目標初步顯現。寶山區、崇明區等沿江檢察機關大力推行環境公益訴訟特邀檢察官助理、公益訴訟觀察員制度。2018年7月,崇明區檢察院首創生態檢察官派駐河長辦制度,藉助鄉鎮信息化平台資源,暢通案件線索來源渠道。

  充分履職,服務保障「中國之治」

  張軍檢察長在最高檢機關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大會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要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自覺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如何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中國之治」,上海市檢察機關一直在探索和實踐。2016年9月起,上海全市破壞環境資源的刑事案件集中由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管轄。該院成立專業化辦案組,研究梳理新型疑難案件,成功辦理了4起最高檢、公安部、環保部聯合督辦的長江流域污染環境案,實現資源整合、高效集約,有效破解了執法標準不統一、同案不同判等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長江上海段非法采砂情況較為突出,但因江面寬闊,偵查取證難度大,抓獲的船隻大多為運砂船,而江砂銷售地通常在江浙地區,打擊銷贓場所、打擊源頭十分困難;同時,辦案中還面臨盜採江砂案件該市無先例可循、無價格認定等問題。上海鐵路運輸檢察院充分發揮集中管轄優勢,提前介入偵查、引導取證,會同行政部門、公安機關、專家學者召開案件研討會,共同攻克了事實認定及法律適用難題,於近期對該市首例非法采砂案件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有效保障了長江經濟帶防洪、通航和生態安全。

  長三角區域聯動共治共保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不足是制約長江經濟帶發展的「痛點」之一。長江經濟帶是典型的流域經濟,這片區域支撐了中國近一半經濟總量。如何統籌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建立全流域的協調治理機制,是一項重大課題。

  上海市檢察機關堅持「一盤棋」,主動加強與兄弟省市檢察院特別是長三角區域檢察機關的工作交流與協作,推動區域聯動,共治共保。

  近年來,上海市檢察院與長三角省級檢察院簽訂「建立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司法協作機制的意見」「加強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三年行動方案」等17份合作協議,形成信息互通、文件交流、辦案協作、聯合調研等多層次、多途徑、多方位的區域合作;搭建長三角區域環境資源領域案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案件線索移送、異地調查取證協作、聯合會商、典型案例共同發布等工作機制。

  除了「檢察一盤棋」,上海檢察機關還注重與相關行政部門的協作配合。近日,上海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在辦理最高檢掛牌督辦的某公司非法傾倒固體廢物公益訴訟案期間,與上海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市司法鑑定研究院、市生態環境局等部門多次溝通案件情況並建立配合協調機制,有效推進了案件辦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m9gSW4BMH2_cNUg12H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