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敦煌,瓜州,玉門,嘉峪關

2019-05-25     剎那流轉

在甘肅,自嘉峪關以北,就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在這裡,在這條絲綢之路,在這一段河西走廊上有埋藏著多少故事,多少戰爭,多少人物。嘉峪關長城在這裡,玉門關在這裡,陽關在這裡,千年敦煌在這裡,莫高窟在這裡,歸義軍也在這裡。這一段的地形地貌,充滿著塞上風采,這些年常常看到有人說去拉薩,但來到這大西北,這長長的沙漠,這塞上風光,你會不自覺地以為這種美,這種意境是有別於其他的,也許是一種粗狂的美。

尤其唐朝的塞上詩句描繪了不少塞上風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些詩詞之美至今都影響著當代人,以及一些商業行為。不如在敦煌可以看到許多種夜光杯,比如在這裡你會不自覺地也想在這裡體會回顧下古人的生活。



敦煌之行,是我此行的重點,提前半個月在飛豬購買的莫高窟票不能用了,於是在窗口等著退票,等了近一個小時終於等到,甚為難得。看到了這千年敦煌,這千年莫高窟,無論如何,敦煌的許多內容還尚存在世界,許多人把王道士當罪人,簡直可笑,他背不起這個鍋。1900年就發現的敦煌,直到1908年斯坦因來,以及之後的伯希和,這期間國人在哪裡,王道士可是反饋過的。哀起不幸,怒其不爭,及至重視,8000卷到京,草蓆敷衍打包,這是什麼樣的心態呢?更不談途中丟失。更可笑的是,1922年,又有白俄兵來莫高窟住,這是一副怎樣的鏡像。



也去了敦煌的博物館,敦煌博物館完全超出了預期,館藏設計陳列與說明可以媲美省級博物館,在這裡可以看到敦煌的興盛與衰落,至明之後百十年之久以至斷層。在這裡看到了歸義軍的歷史,唐朝末年,張議潮收復沙洲,及至河西地區,後來在宋朝時被西夏所滅。



敦煌市白天沒有多少人氣,反倒是這裡——鳴沙山月牙泉,人氣爆棚,非常之熱鬧,在這荒涼之地。來這裡,就是看了些沙子。還有五隻駱駝各自鼻子被前方的尾部繩子處相連為一組,供一波波遊客騎乘一圈,而遊客只能被掌駝人不停歇的按路線一直前行而不能停留。還有那聞之出彩的月牙泉,在傍晚下透著更加迷人。

爬到了沙丘高處,風沙比較多,比較擔心被這細沙吹到眼裡。沒想到居然下起了一點點雨滴,難得在這荒漠地帶遇到一場不大不小的雨,敦煌這座城市,矗在一片荒蕪的沙漠之上,也是甚為神奇。只是這大風把沙子吹起打在身上,不得不趕緊下去,離開這小沙丘。這裡,對於我這樣沒見過沙漠的人而言,是值得來的~



莫高窟,也許因為處於絲綢之路要道,文化交融之地。也許是因為處於這荒漠之中,離中原王朝太遠,無論戰亂抑或繁華,都對它影響不是太大。也許是這沙漠,使得它部分被埋沒沙漠之中物流,而讓人忘記有藏經的存在。也許是這乾燥的氣候,使得它整體不因空氣潮濕而自然損壞。看過許多關於莫高窟的介紹,所想大於所見,而所見能讓人更加感知它的存在和對接記憶中的故事。敦煌之行感慨頗多,而敦煌之行也讓我對敦煌有了更多的了解,如果有機會我還會再去一次的。



去了嘉峪關,這裡大藍天、大朵雲、大日光,盤踞在河西走廊要道。在嘉峪關長城步行到峰頂和關頂,看了下這裡的建築和風格,感受古之將士在嘉峪關所做 不勝唏噓。在這裡靜靜的坐了會,看那廣闊天空。長城,我在北京去了長城的一段,我在山海關去了山海關的最東段,在這次我來到了長城的最西段。過了嘉峪關,就是古人多提到的玉門和山海關。



也去了嘉峪關博物館,讀取這嘉峪關城近幾十年的發展,酒鋼位於嘉峪關,也給嘉峪關帶來了不少經濟上的發展。嘉峪關和酒泉兩座城市真是太近太近了,我也很好奇兩地的往來。

瓜州故名思議,以瓜而得名,在這裡專門吃了本地的瓜果,確實甘甜,瓜州縣城不大,但位於交通幹道,這裡作為一個樞紐點,北連烏魯木齊,南連蘭州,西連敦煌,在歷史上也是頗有故事的一座城池。

而玉門呢,這些年應該是比較鬱悶的,從一個高收入城市,落入到現在不得不整體從老城遷出,進入一個新的城區發展。這裡邊最大的問題就是作為一個資源型的城市,起也資源,敗也資源。

在西北吃飯時,往往店家會給你配一壺棕褐色的茶水,一個塑料杯,一個帶有捏嘴的鏤空杯架,塑料杯放入杯中,慢慢暢飲這一壺水。這的確是一種特色,忘記了茶水的味道,而且很有西北的味道,我在其他地方沒有看到這樣的。

去了西北的感慨就是,大漠風光浩浩蕩蕩,不屬於高原美景,自帶另一番味道。這長長的沙漠,這塞上風光,你會不自覺地以為這種美,這種意境是有別於其他的塞上之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d9F_2sBmyVoG_1ZE7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