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旅行、上大學、實習,19歲自閉症男孩獨立離不開這些支持

2019-12-13     大米和小米

當19歲,智商62的自閉症男孩森森,說要獨自坐飛機去1500公里外的城市旅行時,媽媽盧瑩被嚇得心臟都要跳出來了。

盧瑩思慮再三,決定充分尊重兒子的意願,最終森森成功完成了獨自去無錫、北京的兩次旅行。

進入「大米和小米」公眾號(damihexiaomi2015)閱讀:19歲中度自閉症男孩,今年考上大學後,又獨自坐飛機旅行!

盧瑩很看重兒子的獨立生活能力,並一直致力為兒子搭建自主生活體系。如今森森不僅能按照自己的想法獨立旅行,還考上了心儀的大學,並在暑期嘗試實習。

11月26日,在「中國殘障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盧瑩分享了她的經驗。



為心智障礙者搭建自主生活體系


口述 | 盧瑩

廣州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 副理事長

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 副理事長


搭建心智障礙者者自主生活體系,需要有三方面的支持:經濟基礎、生活支持、情感和監護的支持,我們一條條來看。



01

經濟基礎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心智障礙人士的生活保障,必須先解決錢的問題。錢從何來?


1 勞動收入/工資


國家有按比例就業政策,持有殘疾證人士也可以有工作,有自己的工資收入,獲得勞動報酬。據殘聯統計數據,殘疾人就業率超過40%,不管真就業還是假就業,這40%多的殘疾人都會有工資收入。


2 政府補貼


雖然中國還不是一個福利國家,但政府對殘疾人士的現金補貼或多或少一直都有,而且在每年俱增。了解政策,申請補貼,就相當於工作賺錢。各地的補貼政策都不一樣,普惠性的大體上有:


1) 兩項補貼(護理補貼+生活補貼)- 殘聯部門

2) 重殘無業單獨低保 – 民政部門

3) 獨生子女傷殘補貼 – 計生部門

4) 公租房/公租房補貼 – 房管局

……

家長朋友如果還知道哪些補貼,歡迎繼續補充。據說,在經濟發達城市,把補貼領齊了,比工資還高。


盧瑩正和參會者交流


3 家庭財產支持


家庭支持是心智障礙人士最堅實的保障。如何確保家庭財產被合理地用在孩子身上,是每個家長都操心的問題。下面我分別來談談。


1) 房子


如果家裡有不止一套房子,或者打算給孩子買房的,可以把孩子未來住的房子寫在孩子的名下,確保孩子有穩定的居所。


因為房產繼承是非常複雜的事情,哪怕是做好了遺囑和公證,但在遺囑執行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要我們的孩子來處理是很困難的事。


心智障礙孩子名下的房子很難出售折現,也很難指定繼承人,只能法定繼承,如果沒有法定繼承人,孩子去世後收歸國有。


所以如果唯一房產作為孩子未來的生活保障,建議出售持有現金,家庭另外申請公租房居住。房產倒按揭不適用於心智障礙人士。

小貼士


房產倒按揭也稱「反向住房抵押貸款」,是指房屋產權擁有者,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後者在綜合評估借款人年齡、生命期望值、房產現在價值及預計房主去世時房產的價值等因素,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


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目前該政策正小範圍試點中,還未有心智障礙者成功申請的前例。


2) 保險


如果父母還年輕身體狀況尚可,保險公司願意承保,可以購買受益人為孩子的壽險或者被保險人為孩子的年金險,給孩子提供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為孩子購買的保險,最好用人民幣結算,避免外匯管制風險和讓孩子辦理結售匯的麻煩。


3) 信託


如果有足夠高的資產(1000萬以上),可以把資產委託給信託公司,成立家族信託,按信託合同進行管理和分配,實現個性化服務。


信託受託人也可以是個人、社會組織或者公證處,按委託人的要求分配財產報銷費用,並接受監察人的監督。


相關閱讀:‍《為了兒子,盧瑩成為首個吃保險金信託螃蟹的特殊孩子家長!》



4) 其他一些建議


心智障礙人士很難自立遺囑,他們名下的財產只能法定繼承或者收歸國有。如家中獨子以後不結婚,沒有孩子,沒有法定繼承人,他名下的財產最大的可能性就是收歸國有。家長在做財產安排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一點。


孩子未來的生活保障只需要有穩定的居所和穩定的現金收入,股權/收藏品/不動產等都需要經過轉化,才能用於孩子身上。


以上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具體家庭財產安排,以專業人士指導為準。


02

生活支持

獨立生活能力是貫穿心智殘障人士終身的內容,從小培養吃飯、穿衣、上廁所、洗澡、洗漱等基本能力,長大以後是獨處、外出、居家、購物等基本生活能力,孩子掌握的能力越強,需要的支持就越低,自主生活質量也會越高。

成年心智殘障人士的生活模式有集中生活、社區生活、居家生活等幾類。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心智殘障人士都生活在家裡,活動在社區,只有當家庭支持體系崩潰的時候才面臨集中托養。


為了保持常態化的健康家庭生活需要各種服務,比如:


工作日白天的安置:一些就業支持或者日間照顧,晚上順利回家;

住宿服務:當父母不在家時,長期和短期的外宿或者居家陪伴;

周末和節假日的休閒娛樂文體活動;

......


如果心智障礙者需要的服務有社會普遍性,我們叫服務社會化。比如家政服務,這個服務比較容易獲得而且成本低。但如果需要的服務專業性比較高,成本會比較高,資源稀缺,比如必須由BCBA提供的服務。如果孩子一刻也離不開家長的照顧,那這個家庭將面臨嚴重危機。



為了滿足不同個體的自主生活需求,每個孩子的服務內容都需要個別化定製(ISP),需要有個案管理中心,推行個案管理服務。個案管理中心不是直接的服務提供者,但一定要建立服務資源庫,並為有需求而缺服務的空白地帶倡議並催生新的服務供應。


03

情感支持和監護


心智殘障人士的精神和心理健康跟他們的情感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和普通人一樣,他們也需要有溫暖的親情,友情和愛情。


我們先講講親情。


中國是一個家族社會,我們和家族成員有密切來往,血濃於水的親情搭建在從小跟隨父母走親戚的過程中,


為了給孩子搭建更多的家族支持,讓家族成員更多的接觸了解接納這個不一樣的親戚,家長需要從小到大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和家族成員相處。


我們可以每個星期讓孩子和表姐視頻通電話,每個月約上姑婆一家大家一起喝早茶,寒暑假帶著孩子回老家,帶著孩子外出旅遊,逢年過節帶著孩子串親戚,禮尚往來。


從小的親情網絡可以貫穿一生,心智殘障人士的生活並不是需要家族成員照顧,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家族活動裡面不會缺少他們的參與,他們也是家族中的一員。


為了給孩子更多的家族支持,讓家族成員更多的接觸了解接納不一樣的親戚,我們家長從小到大就需要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和家族成員相處。


再來談談友情與愛情。


隨著成長,心智殘障人士和普通人差距越來越大,很難在普通同齡人交到朋友。


但是心智障礙者之間,彼此很容易成為好朋友。他們的身邊會有由各類支持人員,包括老師、社工、醫生,各種社會熱心人士,志願者團體共同構成的朋友圈。


他們可以一起聊天、逛街,一起做運動,遊戲,享受美食,參加活動,參加興趣班,參加生日會等等。互相學習,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互相陪伴,他們比普通人更有機會成為一輩子的好朋友。


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由友情發展到愛情不稀奇,心智殘障人士也會追求美好的愛情,兩情相悅,單相思,普通人的心路歷程心智殘障人士也會經歷,結婚成家會有雙方家庭的支持。只要雙方願意,在一起幸福,就算沒有天長地久,只是曾經擁有,也是非常值得去支持的。



我們所有的人,工作會有失業的風險,戀愛會有失戀的風險,結婚會有離婚的風險,生孩子會有缺陷的風險,但我們義無反顧,我們的孩子也一樣,他們的人生和普通人一樣充滿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04

為孩子選意定監護人

需要注意這幾點


2017年《民法總則》出台,意定監護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一改之前父母去世後無法指定孩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監護人的局面。


《民法總則》第二十九條


心智殘障人士的自主生活支持系統,需要得到監護人的支持和構建。為了讓支持性的監護可以延續終生,家長在選擇意定監護人的時候要考慮這幾點。


一、意定監護人不是照顧者,不要把這個責任給監護人身上。


二、意定監護人不是資產管理者,只負責每個月的資金流向。


三、意定監護需要有詳盡的監護契約,明確權利義務責任。


四、意定監護人可以是近親屬,心智殘障人士會比較熟悉和信任,也比較容易過法律關。


五、意定監護人可以是專業的社會組織,會比較更有契約精神和服務理念。


多一點支持少一點限制,把生活的自主權更多交給他們自己,讓他們養成自主生活的習慣,自主決策的習慣,習慣要養成,從小開始養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時候,他們的潛能是超乎想像的。



最後這個圖是我想要表達東西的匯總,雖然看起來複雜,但試試把圖中間的孩子換成自己,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也離不開上面的內容,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也需要這上面的所有元素。


-End-


整理|羲錚 編輯|噹噹

圖片|盧瑩提供 內容顧問|孫旭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Z_SD28BMH2_cNUgTS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