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溫州市區溫迪路「壹星釀「烘焙坊中,20歲的自閉症男孩大A每天需要烤制200多個蛋撻。
他可能是溫州最慢的烘焙工了,但他做得一板一眼,極為認真。他的刻板行為之一是,特別愛乾淨,看到什麼物件需要洗刷刷就趕緊上前,連干幾個小時還興致勃勃。
他可能還無法理解,這份工作得來之難——為了做成這家店,父親胡溫中賠了不下500萬元進去。爺仨的堅持和耐心,終於讓這家店活了下來,還成了網紅店,開了兩家分店,在外賣app上好評不斷。
「壹星釀」如何熬過艱難時刻?自閉症圈喜歡開的烘焙店,有哪些必須注意的事項?如何集眾人之力,破解自閉症青年就業難?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回訪了胡溫中。
(人物背景:為救雙胞胎自閉症兒子,他將一家干預機構搬遷800公里……)
大A在做烘焙工作(圖源胡溫中)
上個月
剛扭虧為盈
中秋節快到了,「壹星釀」推出的特色月餅很受歡迎,目前已經收到了800多份預定,胡溫中很高興,也更重視。
為了儘快把月餅保質保量地做好,兒子大A小A在店裡忙得不可開交。胡溫中自信地說,「我估算了下,這個月100%盈利。」
在胡溫中看來,作為自閉症孩子就業的先行基地,「壹星釀「千萬不能消費顧客們的愛心,而要以質量和口味來爭奪市場,獨立成活,否則就失去了這個基地的意義。
在店面里,牆上掛著自閉症孩子創作的畫作,以及用幾行金字描述的」壹星釀「的由來。溫暖的氣氛,加上香甜的糕點味道,讓烘焙坊顯得十分有愛。
壹星釀店內的標語(圖源胡溫中)
溫州人被譽為最會做生意的中國人,在溫州開店就更不容易。要保持烘焙坊有序運轉,每個月硬開支至少19萬元:員工工資,門店場地,原材料,水電……一分錢沒花到位,店就開不了。
自從兩年多前開業以來,」壹星釀「一直在虧損。直到剛過去的8月份,收入達到了開店以來最高,但還是小虧1萬元。這已經讓胡溫中喜出望外。
一開始,胡溫中輕視了烘焙這門小生意。
工藝上,他重金請來台灣的名師來教大家手藝。運營上,他嚴控工序,確保既好吃又營養還衛生。所有點心在出爐24小時後還沒賣掉,就會被統一處理掉。
可是還沒等胡溫中摸索清楚市場規律,就遇上了疫情。不熟悉主流消費群體,沒有找准產品定位……疫情中,胡溫中盤了一下,發現已賠了有大概500萬元元。
他堅決不放棄。疫情後,再次調研市場。
他發現,現在的年輕人更願意點外賣。於是,他調整了產品體系,增加了外賣送貨,將之作為頗具的核心業務。隨後開出的2家分店,也照搬這種模式。很快,他的成本在縮小,而利潤率開始不端升高。
以售價6元的蛋撻為例,在業務調整後,每個蛋撻的利潤可以達到2.7元。光是蛋撻這一項,每天就能創造數百元的的純利潤。
只要烘焙店能持久活下去,胡溫中的目標就已達成,他根本不在乎能賺到多少錢,他只希望看到大A小A能在社會上,作為成年人,找到自己的一碗飯。
艱難擇業
我的娃到底適合什麼工作?
為了拯救大A小A,胡溫中幾乎耗盡全力。
和無數自閉症孩子家長一樣,他曾經的最大的心愿也是「比孩子多活一天」。然事實是,這並不可能。於是,他被一個問題困得寢食難安:當自己老了,孩子怎麼辦?
大小A與母親妹妹合影(圖源胡溫中)
大A小A有典型自閉症,無法理解他人的話,存在明顯的刻板行為,如何獨立生活?
胡溫中不希望自己老後,孩子們四處流浪。左思右想,他和妻子還是決定讓孩子找工作,不與社會脫節。
可國內為自閉症孩子提供就業的單位寥寥無幾,社會又對自閉症孩子有許多偏見,他們能去哪呢?
帶著這些疑惑,胡溫中前往台灣、香港、日本考察。
在這幾個地方,特殊人群的就業崗位更多是針對殘障、發育遲緩的個體,針對自閉症孩子的工作非常少。
但有兩個場景讓他印象最深刻。
一個是在香港的居家社區。有一個自閉症孩子縮在牆角,沒人搭理,獨自摳著手指,他經常被智力障礙小朋友推倒,他只能自己慢慢爬起來。
「雖然我現在可以把他照顧得很好,但等我老了怎麼辦?我有再多錢多也沒用呀。我認識有一對夫妻去世後,他們的自閉症孩子流落街頭,每天翻垃圾桶找東西吃,我不敢想像倆兒子以後也這樣……」
另一個場景,是在台灣的一家麵館,這也是胡溫中第一次看到自閉症孩子像常人一樣工作。
麵館老闆根據孩子們的特質安排了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負責端菜,有的負責點單。
這對胡溫中的觸動非常大。他想到大A在家裡可以燒菜做飯,衛生習慣非常好,他是不是也可以做餐飲?
大小A合照(圖源胡溫中)
但中式炒菜比較複雜,孩子們不行。胡溫中放棄了開中式餐飲店的想法。
偶然一次機會,胡溫中在一家麵包店了解到烘焙行業操作相對簡單,萌生了開烘焙坊的念頭。
仔細思考後,他越來越感覺倆孩子適合做這個。他們喜歡重複性工作,不愛交流,這些特點可以讓他們在後廚安心工作。在烘焙店接觸到許多陌生人,也能促進他們社交融合。
「回過頭看,兩年前的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孩子在正常環境中和普通人順利打交道,這是最大的收穫。」胡溫中說。
自閉症孩子就業
太難了
胡溫中夫妻對大A小A的期待,在他們確診自閉症後,就大幅度調整,以前的宏偉計劃全部取消。
「只希望他們以後做一個非常普通的員工,回家後能給自己做口吃的。」胡溫中說。
拋開烘焙師傅這一身份,大A是一個很愛出去玩的男孩。有一段時間他很討厭在烘焙坊工作,每天都想去旅行。
這讓胡溫中十分撓頭,他開玩笑說,「自閉症孩子比普通人更會享受,他們更懂得吃喝玩樂,也沒有什麼煩惱。」
採訪中,大A聽到胡溫中說到「出去玩」這個詞,一直問爸爸「住旅館?什麼時候住旅館?」
有很多次大A不工作只想玩。此時,胡溫中會很嚴肅地告誡他,「如果爸爸媽媽不在了,你只有工作才能活下來。為什麼別人都工作而你要出去玩呢?」
雖然大A無法完全理解,但胡溫中堅持每次都這樣說。他希望孩子能理解這些基本的社會規則,明白人要自食其力,都得去上班。
相比大A,小A的工作節奏比大A慢一些。一開始在烘焙店,小A並沒有找到適合的崗位。
他很喜歡繪畫,但要讓他當畫家嗎? 烘焙店需要畫家嗎?還是算了吧。
既然不知道做什麼,那就先讓小A幫忙吧。在店裡,胡溫中發現小A很喜歡包裝工作,他主動參加產品的包裝設計,也逐漸熟悉了自己「打工人」這一身份。
兩年前,大A能完成普通人30%的工作量,小A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定位。這兩天,我們再次採訪胡溫中時,大A已可以完成普通人50%的工作量,小A每天都在店裡幫忙,也適應了工作節奏。
烘焙坊不止為自家孩子服務
店裡還有另外一位自閉症孩子葉子在工作,負責在前台點單,幫助清理桌面。
葉子之前一直在機構接受康復訓練。半年前,葉子來到壹星釀。經過半年的培訓和工作,葉子已經成為了店裡的「全能小幫手」,現在他可以熟練完成配餐、打包、獨自送貨、電腦打單等工作。
作為溫州地區探索自閉症群體就業的先行者,胡溫中經常接到周圍縣市其他自閉症孩子家長的電話。
「胡老師您好,看到好多孩子在您這訓練的很好,我們可以把孩子送到您那嗎?」
雖然胡溫中很想幫助他們,但畢竟個人力量有限,門店無法承載這麼多的員工。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在看到兩個孩子的進步後,胡溫中嘗試推廣針對自閉症孩子的工作培訓,讓更多自閉症孩子發展工作能力。
他請來了一位康復師做孩子們的就業輔導員,專門結合孩子們的特點為他們提供培訓。同時,他還找到專門從事大齡兒童就業的機構尋求指導意見。
烘焙工坊培訓現場(圖源胡溫中)
在「壹星釀」,胡溫中開展了多次為期3個月的工作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禮儀規則、著裝、打掃衛生、產品包裝、產品製作。隨著培訓內容的由淺入深,孩子們會被分配到更適合自己的崗位上鍛鍊。
「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好的,我們會讓他們做一些產品。動手能力不那麼好的,我們會讓他們做一些簡單的包裝。」
截至目前,店裡共有18個孩子參加工作培訓,有6個孩子直接參與門店運營。
大A和葉子作為正式員工,在每個月的發薪日可以拿到800元的獎勵。
自閉症孩子就業
社會需要做更多
目前,「壹星釀」烘焙坊已經在溫州開了3家。另外,溫州本地的超市也在邀請壹星釀入駐。
胡溫中認為,每家門店都可以安排一位自閉症孩子做服務類工作。至於做哪種工作,胡溫中說「孩子本身的特質需要和這個工作崗位磨合一下。」
除了「壹星釀」,胡溫中本身還是一位企業家,兒子的自閉症讓他承擔了很多社會角色:溫州市智力殘疾親友協會主席,同星園家長互助會副會長,溫州第一家自閉症康復機構負責人……
這些年來,他一直努力為自閉症領域做更多事情。
他領頭推進溫州本地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開展自閉症兒童工作技能培訓,協助發起支付寶「心智障礙青年就業夢」愛心捐贈項目,堅持讓孩子們融入社會,一點點進步。
支付寶愛心捐贈項目詳情頁
儘管嘗試初有成效,不過他坦言,自閉症孩子的就業形勢非常不樂觀。「不要說溫州,就是在全國,在世界各地,我認為自閉症孩子就業的機會都非常少。」
從一個商人的角度,胡溫中說,「我也是做企業的,我知道如果不是自家的孩子,或者做不到感同身受的話,一般的企業都很難接受自閉症員工。」
但至少,自閉症孩子的就業在向好的方向前進。
「當企業能夠接納孩子,看到他們的長處時,社會對他們的認識也會改變。慢慢的,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為孩子們提供這樣的就業機會。」
如果要給其他家長一些建議,胡溫中最想說的是:
「雖然一直都在聊就業,但工作建立在孩子能夠基本自理的基礎上。我看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忽視了孩子的生活自理,一直幫助孩子做所有的事情。這會給孩子未來生活造成很大隱患。「
在大A小A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對他們生活自理的要求一直沒有放鬆。「這是最重要的。」
現在,大A小A每周工作5天。除了工作,他們每天還要堅持跑步5km,這已經堅持6年了。
胡溫中最大的心愿,就是以後自己不在了,倆兒子可以像一個普通店員和工人那樣,該工作工作,該休息休息,平平安安度過此生。
「做人,本來就應該這樣的。」
—END—
整理 | 柚柚
編輯 | 噹噹 主編 | 秦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