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還錢,發熱退燒,天經地義。
雖然家長們平時也沒少學習育兒知識,可娃一旦發燒,全家依舊慌的一批,腦袋裡就只能裝得下「退燒」這個念頭!
為了追求「快速」,家長們就開始沒底線了...然後就出現了這樣的新聞:
要知道,錯誤的退燒方式帶來的後果可比發燒本身嚴重多了。
這4種退燒方式「打死」不能用!
1、打退燒針
打針退燒是滿足「迅速」的最常用方法,不知什麼時候起,打退燒針成了醫院慣用退燒手段。
目前常用的退燒針基本分為三大類:
氨基比林系列
賴氨匹林系列
地塞米松
搞不懂?沒關係,只要記住退燒針的成分,沒有一種適合孩子使用就可以了!
氨基比林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可能會引起白細胞減少症,嚴重時會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賴安比林注射後,可能會出現驚厥、嘔吐等症狀,甚至會昏迷,嚴重時可能直接導致死亡。
地塞米松是一種激素,長期用激素給孩子退熱,會破壞自身免疫系統。
因此,用退燒針給孩子退燒,實屬下下策!
2、藥物灌腸
這種方式看似藥物不直接入血,但是你以為腸道是吃素的嗎?灌腸的過程中,藥物通過腸道吸收,同樣能進入血液。
在藥物劑量把控不好的情況下,甚至會嚴重損傷孩子的肝腎。
再說了,灌腸還會影響腸道菌群平衡,如果操作不當,還可能造成腸穿孔。
3、靜脈輸液
輸液也是「快速退燒三巨頭」的其中之一。
雖然輸液和打針相比,錯不在治療方式本身,但是它錯就錯在總被濫用。
抗生素不是絕對不能輸,但是好歹得先明確病因,判斷病情嚴重程度之後再說。不然,本來是病毒感染,輸半天抗生素,作用沒有,害處不少。
4、吃錯誤的退燒藥
打針灌腸輸液不安全,那我們吃藥不就行了?吃錯藥更危險!
比如:尼美舒利口服製劑,因為容易造成孩子肝臟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也早就被藥監局賜了一首《涼涼》,明令禁止用於12歲以下的孩子。
只要是尼美舒利打頭,需要口服的,不管是顆粒、分散片、膠囊,還是片、混懸液,通通不行。
除此之外,阿司匹林和安乃近也被禁用於兒童。
醫學研究表明,若兒童患流行性感冒、水痘等急性病毒感染且有發熱時,用阿司匹林有引起「急性腦病合併內臟脂肪變性綜合徵」的危險,此病又稱瑞氏綜合徵,多見於4個月——5歲的兒童。
而安乃近是曾經的「退燒之王」,它退燒最快而且價格還便宜。
但是,安乃近有個巨大的缺點,就是不良反應又多又嚴重,包括:引發白細胞減少、腎功能損傷、致命性粒細胞減少症等等一大串副作用。
所以,千萬不要再給孩子服用安乃近了!(包括成人也不推薦用!)
這4退燒方式「費力不討好」!
1、捂汗
咱們從小就被灌輸一種「發燒了,出一出汗就好了」的觀念,但這種方法完全是錯的!
因為捂或不捂,退燒的時候,自然會出汗;不到出汗的時候,你捂著,汗也出不來。
因為人體並不是出汗導致的退燒,而是體溫下降了,通過出汗排出多餘的熱量。
捂汗對於成人來說可能影響不大,但對於孩子來說,「捂汗」可能會導致病得更嚴重,甚至引起捂熱綜合徵,嚴重可導致死亡。
在發燒期間孩子的穿衣和蓋被也一樣,「孩子怎麼舒服怎麼來」,如果孩子會說自己冷,適當蓋一點就可以。另外,減少衣被,開空調,都可以幫助散熱。
2、酒精擦浴
酒精擦浴和捂汗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總覺得酒精揮發會把熱量帶走,孩子這不就退燒了嗎?
揮發的酒精是能帶走熱量,但是沒揮發的酒精可是伺機進入了孩子的皮膚(孩子發燒時皮膚更容易吸收酒精)大面積的酒精擦浴很可能引起孩子酒精中毒。
3、退熱貼
退熱貼的降溫能力極其有限,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訴別人我家娃發燒了。。。
另外,退熱貼引起的皮膚過敏更應該引起家長的注意。
孩子皮膚嬌嫩,貼上一塊黏糊糊不透氣的退熱貼,捂上幾個小時,一不小心,體溫沒降下來,還過敏。
4、民間偏方
前面提到的方法,不管是不能用的還是不推薦用的,都還算畫風正常。
但是這part提到的一些偏方就畫風突變了。什麼雞蛋清敷額頭、薑片/蒜片貼腳底、蔥白煮水、熱水泡腳,甚至還有銀手鐲煮水、珍珠粉泡水喝等魔性方法。
拜託,孩子不是小白鼠,不是逮什麼方法都能隨便試的!
科學又管用的退燒方式就這3種!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要介紹正確的退燒方式了。
1、物理降溫
雖然38.5℃(有熱性驚厥史的孩子為38℃)是一個可以給孩子喝退燒藥的參考值。
但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好,就算體溫到38.5℃了,也不是必須用藥,可以讓孩子多喝水,通過自然地出汗、排尿帶走身體的熱量。
也可以提高室內溫度後適當減少孩子的衣物,幫助孩子的身體散熱。
2、口服退燒藥
如果物理退燒不管用,孩子燒到了38.5℃,也沒啥精神,那就得喝退燒藥了(若孩子精神狀態不好,即便體溫未達到 38.5℃,也可以使用退熱藥)
對孩子來說安全的口服退燒藥有兩種,一個是對乙醯氨基酚,一個是布洛芬。
對乙醯氨基酚代表藥有:泰諾林、撲熱息痛、必理通、小兒百服寧等。
布洛芬代表藥有:美林和芬必得。
對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來說,泰諾林的作用比較溫和,副作用小,一般作為首選的退燒藥。
但如果是6個月以上的孩子,且服用泰諾林退燒效果不明顯時,可以考慮選擇美林。
除此之外,也要注意這兩種藥都有滴劑和混懸液兩種劑型,藥物濃度是完全不一樣的,用法用量一定要遵醫囑。
3、退熱栓
如果孩子對口服退燒藥不耐受,大家也可以考慮選擇使用退熱栓,常見的栓劑多為對乙醯氨基酚栓劑,其使用劑量、頻率和口服劑相同。
注意,要避免口服劑和肛栓劑同時使用。
好了,說到這兒,大家對於孩子發燒後怎麼退燒是不是已經做到了「閉著眼睛彈琴——心裡有譜了」?
最後,別忘【轉發】讓孩子遠離這些不安全的「老舊」退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