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小而又頑強的小蒼蠅,伊16戰鬥機:你才是蒼蠅,我明明叫燕子

2019-06-29   顧氏造船廠廠長

該型飛機是蘇聯第一種懸臂式下單翼,可收放起落架的戰鬥機。原型機TsKB-12於1933年開始設計。總設計師為波利卡波夫。初期飛機裝M-22發動機。飛機試飛後,波利卡波夫認為M-22發動機功率偏小,決定換裝M-25發動機,即改型為TsKB-12bis型。在12bis接近設計完成時,以I-16-4型的編號投入批量生產。

波利卡波夫

1935年7月,裝M-25發動機和ShKAS機槍的5型開始生產,產量約1500架。在1935-1937年間5型是當時世界上飛得最快的戰鬥機,在西班牙內戰時性能明顯優於叛軍的菲亞特CR-32雙翼戰鬥機。到1941年6月22日衛國戰爭開始時,蘇軍第一線作戰飛機中還有大量5型。和5型同時生產的6型縮小了背部的背脊,改善飛行員的後方視野。

伊16/5型

伊16/6型

1937年底,10型開始生產。10型在機頭增加兩挺ShKAS機槍,在飛行員座位後背增加8mm厚的裝甲板,可以抵禦12.7mm機槍的攻擊,使用功率更大的M-25V發動機。作為戰鬥機,10型一直使用到1943年,部分10型改為聯絡機或高速偵察機(在右翼尖加裝照相機),使用到1944年。

伊16/10型

1938年生產的I-16是17型,基本和10型一樣。1939年換裝功率更大的1000HP的M62發動機,稱為27型。17/27型一共生產1184架。

伊16/17型

1939年投產的24型和1940年投產的29型裝備1100HP的M-63發動機,24型的航速達到470KM/H。29型是I-16的最後型別,主要是將1940年研製成功的12.7mmUB重機槍換調換24型的7.62mm機槍。24型和29型在1940年-1941年戰爭爆發前曾大批生產。

伊16/24型

從17型開始有部分飛機裝備20mm機關炮,在衛國戰爭初期,裝20mm機炮的I-16在IL-2強擊機未大批裝備部隊前,在攻擊地面德軍行軍縱隊和裝甲目標時充作強擊機使用。絕大部分I-16都可以在機翼下攜帶4-6枚火箭彈。

伊16/29型

性能數據

乘員:1人

機長:5.99米(5/6型)/6.07米(10型及以後各型)

翼展:9米

機高:3.25米

空重:1,3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715千克

發動機:M-25發動機(775馬力)×1

最大飛行速度:440千米/時

升限:8270米

最大航程:810千米

武器:兩挺(5/6型)或四挺7.62毫米口徑施卡斯機槍(10型/24型),或兩挺7.62毫米口徑施卡斯機槍和兩門20毫米口徑施瓦克機炮(17型),並可選擇攜帶RS-82火箭8枚。

I16-10型,白色91號,尼古拉·伊格納蒂耶夫上尉,加里寧方面軍,728戰鬥機團,1942-43年冬。

I16-10型,伊萬·拉基夫少將,庫班方面軍,235戰鬥機師,1941年底。

I16-17型,白色28號,米哈伊爾·瓦西里耶夫上尉,第4戰鬥機師,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諾瓦亞·拉多加,1942年春。

I16-24型,紅色1號,尼古拉·捷廖欣上尉,西方面軍,161戰鬥機團,1941年夏。

I16-24型,白色13號,瓦西里·戈盧別夫上尉,第7戰鬥機團,列寧格勒方面軍,1941年夏。

I16-24型,白色16號,安東尼·洛馬金上尉,第21戰鬥機團,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戰線方向,1942-43年。

I16-10型,白色23號,列昂尼德·加爾琴科上尉,145戰鬥機團,維佳,1941年夏。

I16-24型,紅色21號,根納季·托科拉耶夫上尉,近衛第4戰鬥機團,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 1942年2月。

I16-24型,白色27號,克里切夫斯基中尉,254戰鬥機團,布多戈希,近列寧格勒,1943年。

I16-24型,紅色34號,格里高利·古里亞諾夫准尉,第4近衛戰鬥機團,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1942年春。

I16-24型,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第13獨立戰鬥機團,1940年夏。

I16-24型,白色11號,波利斯·薩福諾夫上尉,第72混成航空兵團,北方艦隊航空兵,維佳,1941年夏。

I16-24型,白色13號,S·蘇利延科高級准尉,第72混成航空兵團,北方艦隊航空兵,維佳,1941年夏。

I16-29型,紅色5號,彼得·布林科上尉,第13戰鬥機團,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1941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