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村 因一句方言而倖存的太行古村落

2021-02-08     王喜慶

原標題:史家村 因一句方言而倖存的太行古村落

我們今天看到的某某地十大古村落,往往不是歷史上真正的十大興旺著名的古村落,而是因為地處偏僻或因為某種原因而倖存的古村落。因為真正有規模的古村落往往都是因為交通發達、商貿興旺,而這些古村落也正因為交通發達、商貿興旺而不存在了,除非是曾經的交通發達。

井陘縣太行深處的史家村並不是我計劃中的古村落,是因為要調頭上太行天路偶遇的,反正車到村頭,不妨進去看看,於是在村西頭看到了這組漂亮的古建築。史家村大部分已經翻新了,成為了新農村。而這一小片古建築可能是因為建在半山坡上而翻新比較晚,周邊已經有人開始翻蓋了。

據村中史氏家譜記載:明萬曆年間老祖史洪從橫澗(今井陘礦區)遷居此地立莊,一共兩大分支稱東戶和西戶。全村共有200戶、人口700餘人、耕地面積843畝。

村中的老人口中傳說著一個故事:說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鬼子在這個地區掃蕩,經過村口,問當地人這個村叫什麼,被逮到的人說叫「死啊村」,太行山這一帶關於家字的發音多為啊,就像東北人四和十不分一樣。而翻譯官也就按著口音翻過去了,鬼子嫌這個名字晦氣就繞過了史家村,因而躲過了一場浩劫倖存至今。

吸引我的建築在村西頭,從下往上看去很是優美,下面是古樸的老屋,上頭是古樸的影壁牆。上去要經過一條極其狹窄而坎坷的老路和一個小閣。太行山的老村都是這種形制:在村中大路或者說是主路的兩端都建有類似關卡的閣樓,古時晚間村中管事的把大門一鎖,就可以篩著鑼喊:平安無事嘍——

這組建築我感覺應該是古時村中的公用建築:西邊的三間老屋應該是古戲台,而它對面的幾間老屋應該是類似村委會的辦公地,時常會在裡面存放些逢年過節的喜慶的傢伙事。尤其是西屋的圓脊房頂看上去十分優美,在一片冰冷的石屋建築中顯得圓潤而醒目。

北邊的窯洞式建築,應該是上邊人家放農具或雜物的房間、在太行山里在裡面養豬的也多見。總之是為了充分利用空間。

而今本應該是小廣場的地方變身了菜地,初冬季節地里稍顯萎縮的大白菜點綴著生氣,農家婦人提著潲桶順手薅上幾棵,回家一拉風箱就是一鍋熱騰騰的大鍋菜。

上面的影壁牆在這片古建中十分亮眼,在山區遍地石材的情況下,它使用了當時昂貴的青磚不說,中間還用了大塊的燒制方磚,可見是下了本錢的。而中間類似獅子或麒麟的祥瑞之物寄託了建築者的希冀。那塊雕刻著「攝氣」二字的磚雕,自然也是要攝取祥瑞之氣了。

這組建築在大山里不僅古樸典雅,而且很有些文化積澱。史家村——你到底還藏了多少故事?

作者簡介:

王喜慶 微博:莊上九爺。軍人出身卻喜歡聽著音樂、開著車、浪跡于山水之間。多平台原創專欄作家。自得的是不喜歡文學的他居然寫了百萬文字於網上,而且圖片比文字更專業;不足之處是尚有兩個省份沒有走到。

如若喜歡,敬請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_oUg3cBMMueE88v0kc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