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隔離14天後,我重新理解了舍與不舍

2020-04-02   淥水早讀

一場驚天動地的疫病,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文明的意義。

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不重要的?

疫病讓肉身受苦驚慌,擔心自己,擔心親人,擔心認識與不認識的人。

疫病讓我們做艱難的功課,什麼捨得?什麼捨不得?

此時此刻,我跟大家一起做這艱難的功課,不驚、不怖、不畏,度一切苦厄。

在家隔離14天,沒有出門,感謝區公所的朋友每天按時打電話,詢問體溫等等。話不多,但是我知道這樣簡短的問訊,在防疫的關鍵,使多少人安心。

最後一天,簡短問答之後,我多問一句:「這樣的電話您一天要打多少個?」我心裡要說的是:「謝謝!」因為聽得出那公式化的詢問里有沉重的心情,也有真實的疲憊。

疫病是人類共同的功課,一月在歐洲,所有身邊的人都覺得那是遙遠地方的事。

其實不遙遠,我跟朋友說了佛經「未生怨」的故事,不敬因果,不慎因果,因果很快就會來到自身。

疫病或許使我們快速看清很多事,低頭反省自己的主觀或偏見。

幾次含著眼淚看義大利的疫病蔓延,軍車運送屍體,托斯卡納的居民打開陽台的門,唱起美麗的歌,一呼百應,歌聲一家一家傳唱下去。

這是我敬愛的民族,坦率、真誠、愛美、熱情,他們常常三代同堂,祖孫擁抱、親吻,生活里時時充滿身體的溫度。

然而,要如何忍著痛,告訴他們:此時此刻,不可以擁抱,不可以親吻。

疫病用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打亂我們的思維。用我們無法理解的方式改變我們生活的習慣。

我們多麼自以為是,傲慢自大,用自己小小的主觀與偏見對世界指指點點,疫病來了,仿佛無聲宣告:越傲慢,越自大,越指指點點,越擋不住排山倒海而來的病疫蔓延。

我可以低頭反省自己的主觀與偏見嗎?人類可以在傷痛里反省我們自以為是的「文明」的偏差嗎?

巴西、澳洲森林大火,許多人覺得那很遙遠,北極冰層融化,許多物種滅絕,我們覺得很遙遠,伊拉克、敘利亞難民逃亡,我們覺得很遙遠,我們每一天在電視電腦視窗上隔岸觀火,甚至僥倖,甚至幸災樂禍,因為,很遙遠,與自己無關。

疫病快速蔓延,蔓延在所有僥倖與自己無關的地方,蔓延席捲觀火的隔岸,一個一個,沒有真正的僥倖。

今日倖存的肉身走到河邊,與眾生的肉身同憂苦。

我跟河水問好,跟微風裡細細飛揚的苦楝花問好,同樣是春天,曾經在南法和義大利也看過這樣粉紫有細細香氣的苦楝,眾生受苦,可以帶去我深深的悼念和祝福嗎?

今日陽光甚好,我在廟前低頭合十,祝願眾生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