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家』?不是高房大屋,也不是過奢華的日子,而是一家人在一起,擰成一股繩,即使有再大的困難也一起面對。」武邑縣武邑鎮劉家莊村民馬占河五年來對植物人妻子不離不棄,「有她在就有家!」
劉家莊是個離縣城很近的小村莊,馬占河家就位於村莊的東南角,進村問起他,村裡人無人不曉,「占河可不容易,妻子年輕時候就常生病,5年前因病成了植物人。」說起馬占河生病的妻子,村裡人紛紛惋惜,但說起馬占河對妻子的照顧,村裡人又無不豎起大拇指,「他是一個很堅強的人,把家裡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妻子成了植物人,他照顧得很好。」
不幸降臨
妻子突發腦血栓成植物人
今年53歲的馬占河兩鬢白髮,比同齡人看起來要蒼老一些。其實,年輕時的馬占河穿著比較時髦,也是個一表人才的帥小伙兒。妻子張蘭頻年輕時漂亮大方,兄弟姐妹8人,她是最受寵的老小。從戀愛到婚後,馬占河都對妻子十分愛護。張蘭頻因為身體狀態不是很好,特別愛著急,脾氣暴躁。每當妻子發脾氣,馬占河總是耐心對待,他說,自己的愛妻法寶就是以柔克剛,「她急我不急,她打我我就陪笑臉。」就這樣,兩人婚後一年迎來了可愛的兒子,兒子乖巧懂事,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2001年,張蘭頻忽然摔倒在地,被送到醫院檢查才知道,得的是心臟病。大夫建議馬上手術。手術非常成功,馬占河第一次抱著妻子哭了起來,那簡直就是死裡逃生,雖然花光了所有的積蓄,但是馬占河覺得只要人在就有希望。
術後的張蘭頻不能再乾重活了,馬占河搶著和她做家務。2011年夏天,張蘭頻突發腦血栓,左手不能正常活動,她堅持鍛鍊,在2012年年底逐漸恢復。2013年腦血栓復發,張蘭頻的左胳膊徹底不能動了,連飯也做不了。當時,她家的三間土坯房也因為連續下雨,漏得不能住人。眼看孩子也長大了,張蘭頻和馬占河商量給孩子把房子蓋起來。2015年,房子剛蓋好,裝修的瓷磚送進門,張蘭頻就不對勁了,嘴眼歪斜,說話困難。馬占河說,醫生診斷他的妻子腦血栓再次復發,這次不僅栓住了胳膊,也栓住了嘴。在醫院住院期間,張蘭頻失去意識。馬占河借錢給妻子治病,但是病情惡化,妻子成了植物人。
執子之手
就是要攜手一輩子
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蘭頻的姐姐都勸馬占河放棄,但馬占河堅定地表示要自己照顧妻子。他說:「我把蘭頻帶回去,不打工了,靠地里的收入,我照顧她。」出院以後,妻子經常咬住舌頭,他和兒子就用小勺給她撬開,就這樣沒日沒夜地看著,1 個多月後妻子不咬舌頭了。這期間馬占河幾乎沒有睡過一個整覺。
生活的苦難一次又一次,都不足以打倒馬占河,而是把他鍛造成了一個溫情的漢子。為了生計,馬占河讓兒子出去打工,自己承擔起家裡的一切重擔,不管是農田裡的事還是照顧妻子,他都做得井井有條。
走進馬占河的家,雖然陳設陳舊又簡單,但是非常乾淨整潔。馬占河說,妻子愛乾淨,為了讓她覺得舒服一些,他學會了拆洗被褥。「雖然她沒有知覺,但我也要按她生病前的樣子收拾屋子。」
張蘭頻完全沒有知覺,吃飯需要鼻飼,馬占河就變著花樣把各種營養食材打碎了喂給妻子,「以前的時候一次打四五管子,現在慢慢減少,增加喂食次數。」據他介紹,光豆漿機用壞了兩個,注射器用壞了幾百個。
馬占河的床就在妻子對面,這樣照顧妻子更加方便。翻身、喂食、換尿布……因為馬占河無微不至的照顧,平時妻子有個感冒打噴嚏,或者胃裡不舒服,他都能看出來。他還學了一些中醫的按摩手法,幫妻子按摩。為了節省費用,馬占河自己學會了插胃管,他說:「老伴就是老來為伴,我倆都相守了這麼多年了,現在她這個樣子,我就要照顧她。我相信如果現在躺在這裡的是我,她肯定照顧我更加細心。」
年輕時的馬占河和張蘭頻。
有感激有期盼
老伴兒就是過日子的希望
馬占河經常跟妻子聊天,他會撫摸著妻子的頭髮輕聲喚她「蘭頻」。馬占河說,不知道妻子能否聽到他的呼喚,但是這樣堅持下去,也許有一天妻子能夠給他一聲回應。
「平時白天人來人往、忙裡忙外倒也不覺得什麼,一到晚上,我把家裡大門一關,屋裡就剩下我們兩個人時,我一個人在這裡自言自語,心裡別提有多麼難受了。」馬占河說,妻子這個樣子讓他內心酸楚又無奈,他特別怕妻子拋下自己,「我覺得只要她還活著,孩子進門能叫聲媽,我們家就是完整的。我從外面回到家就還有人在家裡等著我,她既是我的負擔又是我的動力,只要家裡有人,我就有過下去的希望。」
除了種幾畝地,馬占河沒有多少經濟來源,好在妻子生病的這幾年,政府給了他不少扶持。馬占河是村裡的低保戶,加上補助,他在村裡打些零工,一年家裡有幾千元的額外收入,這讓他和妻子的生活好過了不少,馬占河對此充滿感激,「真是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早日成家立業,我們一家幸福地過下去。」
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情?可能馬占河從來沒有特意想過,但他對患病妻子不離不棄,用平凡的點滴傳承了善與美,感動了身邊很多人,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愛情與親情,詮釋了「家」的含義。
(來源:衡水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