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價格降了,是為年末豬價上漲做調整?春節豬肉會白菜價嗎?

2019-11-15     鋤禾園

最近一周豬肉價格上漲的態勢突然止住了,讓不少愁於沒肉吃的群眾突然看到了希望。不過這次降價,並不是豬價的終結,很可能是前幾個月有豬企「壓貨」「存貨」導致。預計是因為它們本想存貨到春節大賺一筆,沒曾想進口的豬肉越來越多,所以提前上市了。不過也有人懷疑這是為了年末的新一輪大漲做「調整」。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豬肉進口的事。在今年的前9個月,我國的豬肉進口總量就已經超過了2018年全國的進口量。僅9月,我國豬肉的進口量就達到了16.2萬噸,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1.6%,前9個月累計達132.6萬噸。往前看,在8月份,僅丹麥一個國家就進口了價值2090萬元的豬肉,並且還有906頭丹麥活豬。

目前,我國規模化養殖也在大範圍的開展,預計在2020年底之前會建立多個大規模養豬場,為了讓農民對生豬養殖更感興趣,還投放了3億元補貼。不僅如此,全國很多地方都把生豬養殖和豬肉價格穩定擺在了首位,國家要求「菜籃子」要做到市長負責制,要多重舉措恢復生豬生產,並且利用北方玉米豐收等條件來保障南方養豬省份的飼料保障。密集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這種政策密度,罕見。

在天津,生豬養殖企業都收到了政策禮包,這裡面讓人心頭一振的就是對於核心育種場和新建的種豬場,對引進的種豬每頭給予1000元補貼的政策,並且政策不是一時的,從11.8日政策發布一直到2020年底都有效。

在安徽,對豬肉的供給自給率有了明確的目標,還對2020年前新建養豬場、改擴建養豬場、禁養區內規模養豬場的異地重建養豬場加大了支持力度,另外,還增加了豬肉儲備的調節能力,以方便可以適時投放豬肉儲備。

在江蘇,允許在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前提下,生豬養殖時使用一般耕地,並且作為養殖用途的時候不需耕地占補平衡,還取消了生豬生產附屬設施用地15畝的上限。

在福建,明確規定了加快構建生豬主產區與主銷區對接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並鼓勵生豬主銷區建設標準化的流通冷庫、低溫加工處理中心,以及冷鏈配送設施等,以方便從「運豬」向「運肉」的轉型。

在貴州,提出了必要時投放儲備豬肉,並進行適度補貼的政策。

在廣東、四川,各地市明確了生豬的最低出欄量任務。

而在上海,則對原種豬場或者規模化養殖場給予一定程度的臨時性補助。

在吉林,對種豬場進行引進種豬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償。

從這一系列的行動可見,此次豬肉價格的下降,是因為豬價的上漲超過預期,用消費者的話說是「已經吃不起肉了」。加上凍肉的投放,以及人們消費習慣的轉移。不過即便在市場行情下探的時候,近期的豬價走勢專家們依舊看好。因為春節時候的大需求量無法避免,這是凍肉不能替代的。每年春節時候豬肉價格都會發生上漲,這次供需矛盾如此突出,豬價上漲也是必然的。所以即便是豬價5連降,春節豬肉也不會是「白菜價」。這也就意味著:春節我們不能愉快的吃肉了。

那豬價還能漲多久呢?現在我國的生豬產能恢復較快,恢復產能的跡象明顯。加上一系列政策的釋放,使得養殖戶和企業的復產積極性提高了。至於價格,因為養殖有一定的周期,專家預計明年的豬肉價格就會回到合理水平,具體時間,應該在春節之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LLmcW4BMH2_cNUgvAj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