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我們的東台

2019-08-11     東台時空

來源:文旅東台

作者:王美東

我們的家鄉——東台,是東方高地,是從大海中生長出來的神奇土地。

我們的家鄉,有大海,有森林。

海,是古老壯闊的黃海。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天與水相接,江與海相連。

長江和黃河從冰川、高原奔流而下,象兩條修長有力的臂膀,環抱著這片海。江河奔流,一路沖刷,一路裹挾,西部的泥沙在東方沉積,長成灘,長成陸,海向東漸行漸遠。遂有原始初民來到這塊蠻荒之地。

海,浩浩湯湯,茫無際涯。旭日升東方,噴薄而出,雲蒸霞蔚,觀滄海,壯懷激烈。海上生明月,月華似水,水天一色,望天涯,相思如潮。


一千年前,宋代詩人范仲淹面朝大海,詩情澎湃,欣然寫下「秋天響亮惟聞鶴,夜海朦朧每見珠」的絕美詩句。

號子聲聲,排斧陣陣,大海的傳說流傳千年;白帆點點,船艙滿滿,大海的饋贈富庶海邊。春暖花開,春魚鮮;菜花黃時,蛤蜊肥。「水中軟黃金」(鰻魚)「天下第一鮮」(文蛤),那是舌尖上鮮得至高無上的境界。

沙灘上,人們奔跑撒歡,挖沙采貝,細軟的沙灘上留下歡快的腳印一串串。兩分水,海浪排山倒海,浪遏飛舟,自然的偉力不同凡響。東沙島,宛如海中蓬萊,撲朔迷離,神秘的面紗正悄悄撩起一端。



慷慨的海,天然的灘涂濕地,安全而自由,豐饒而自然,是鳥類天堂,是候鳥遷飛路線的重要驛站。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勺嘴鷸,以及紅色瀕危火烈鳥等遠方的鳥兒降下雲端,流連忘返。7月5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東台黃海濕地自然生態保護得到了世界肯定。灘涂濕地,一叢叢蘆葦、鹼蓬在海風裡招搖,野兔、獾在草叢間騰挪跳躍。海濱沙地,瓜果飄香,薄荷甜葉菊迎風生長,又香又甜,又好又甜,特色農業形成產業鏈。生態綠地,植樹造林,海水養殖智能循環,風車轉動,光伏無邊,綠色能源永不枯竭。



海,還在東移,新的陸地在長成,新的天地在生成。家鄉,就是一片神奇生長的土地。

森林,依偎在大海邊。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一群知識青年從都市來到海邊鹽鹼地,成為播綠護綠的林場人。飛沙漫天,野草叢生,蚊蟲成堆。他們在寂寥的荒野,譜寫出一首氣勢如虹的戰歌。



冬去春來,潮漲汐落。幼嫩的樹苗終於長成參天大樹,長成一片浩瀚的森林,成為國內沿海地區最大的平原森林。林海茫茫,綠濤滾滾,一曲綠色讚歌在黃海邊深情的歌唱。

一年四季的風景,一年四季的詩。春天,草兒泛綠,樹木發芽,鮮嫩的綠色透明發亮,明凈的陽光在林間若隱若現。夏日,竹木扶疏,綠地如毯。熾熱的陽光擋在林外,蓬勃的綠色寧靜蔭涼,清新的空氣讓人沉醉。秋夜,倦鳥歸巢,秋蟲輕吟。在安靜的森林,在溫暖的小木屋裡,帶愛的人仰望星空,心生璀璨。冬天,紅日煦暖,落葉靜美。走進黨風廉政教育基地,翻一翻《黃海邊,那一片森林》,不忘初心,不忘林場人的拼搏精神,熱血沸騰,意氣風發。



走過竹林、花徑、棧道、驛站、木工坊、烏托邦,腳步從容,天地高遠。搖起小船,徐徐滑過河面,船上的人坐在水面看風景,小小的浪在船後低低的翻著雪白的身子。原來生活的節奏可以如此紓緩,生命的姿態可以如此優雅。



穿行在遠遠近近、上上下下、深深淺淺的綠色當中,清新、甘甜、純凈,這就是初生的感覺。

森林有幽靜也有熱鬧。音樂會,激起森林迴響;馬拉松賽,奔跑在綠色山谷里;誦讀,與天地對話,向大海森林傾訴;露營,以天為幕,以地為席,親近自然的「森」度睡眠;森系婚禮,人們歡慶祝福在森林美麗的童話世界裡。



「森」呼吸,「林」距離。背起行囊向東方,抵達大海,抵達森林,有了詩也有了遠方。

……

我們的家鄉,有紅色基因,有創新活力;有產業集聚,有智能製造;有發展前景,有顏值擔當;有青春活力,有時尚節奏;有書香氣息,有溫暖故事……

我們的家鄉,聚焦「六個高質量」,踐行「兩海兩綠」新路徑,高質量推進「五個新實踐」,開始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強富美高新東台的美好藍圖正在變成現實圖景。




平原、大海、森林,家鄉的遼闊,可以托起我們遠大的志向。

村莊、河流、莊稼,家鄉的情懷,可以賜於我們無窮的力量。

紅日、明月、路燈,家鄉的光,可以照亮我們前進的夢想。

走過千山萬水,看過萬紫千紅,全景東台,全域旅遊,我們的家鄉處處有風景,處處有詩意。

家鄉東台,就是我們心中最美的畫和最暖的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FxFjmwBvvf6VcSZp_Zn.html

禁行通告

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