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愛圳幫扶| 山海相連,深圳幫扶從未離開

2020-07-18     深圳衛視

原標題:深愛圳幫扶| 山海相連,深圳幫扶從未離開

深圳與貴州畢節,相隔兩千里。從基礎建設到招商引資,從改善醫療到義務教育,深圳幫扶從未離開。 更多精彩,盡在明日(本周日)上午11:10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深愛圳幫扶》。

「烏蒙山連著山外山,月光灑下響水灘」,這是《奢香夫人》里的歌詞,唱的就是這裡——貴州畢節。畢節是個山城,在烏蒙山腹地,城市的道路坡很多,七星關區、是畢節的市中心,四面環山,四季清涼;廣東深圳,嶺南沿海,相距畢節1200公里,氣溫炎熱,高樓林立。雖然相距兩千里路,但都屬於珠江水系,一衣帶水,山海相連。在1996年8月,「對口扶貧」的重大決策,把深圳和畢節連在了一起。

貴州畢節

響水灘

七星關區深圳路

在赫章縣打車,跟司機師傅說到縣人民醫院,司機未必知道在哪,但提到「福田醫院」(赫章縣人民醫院曾用名)卻無人不知。

赫章縣人民醫院

新的醫院大樓給赫章縣的人們帶來了更好的醫療服務,醫務人員每天上班的心情也更好了。更大的辦公室,更先進的醫療設備,更細分的科室,更多的工作夥伴。同時,隨之而來的有更多的患者,更忙碌的工作。

赫章縣人民醫院原急診科主任蔣衛紅

赫章縣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姚文竹

蔣衛紅和姚文竹表示:每每治癒一位患者,都是她們最開心的事,隨著醫院的發展,從前不敢想像的事情,現在漸漸地變成了現實,在這個醫院工作,從心底感到自豪。

大方縣大灣村,鄉村醫生周劍正在整理醫療包,三年時間,他基本沒有休息日,每天上班的工作就是走訪、下隊,給村裡的慢性病患者測血糖、量血壓,保障他們的身體狀況。

大方縣大灣村衛生室

鄉村醫生周劍整理藥品

鄉村醫生的工作和醫院門診的醫生有很大不同,每天穿樹林、走小巷,哪條路好走,哪邊抄近路,是騎車快還是走路方便,每家每戶,這三年時間周劍都走了上百遍,他早就變成了這個村子裡的「活地圖」。

周劍每天穿樹林走小巷

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

大灣村總共有2300多人,除了外出打工的,還有1200人,雖然周劍不能每個人都叫上名字,但是村裡人人都認識村醫周劍,村裡現在大多都是老人小孩,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照顧老人的活兒,周劍有時候也得做。衛生室離村裡的小超市不遠,這裡就好像一個信息交流中心,每家每戶家長里短,故事八卦,周劍都門清。

周劍和村民們在小超市聊天

以前「小毛病忍忍就過去了」,現在走幾分鐘就能到衛生室檢查開藥,村裡的人們更知道身體健康,才是頭等大事。周劍,本來是隔壁村的他,現在已經完全成了大灣村的人,他是這裡為數不多的鄉村醫生。像這樣的衛生室,有174所,90多萬村裡人都能在家門口看病了。

2011年,黔深雨露直通車,讓畢節的孩子們來到深圳上學。虎西列,就是第一屆學生。在技校畢業之後,留在學校做班主任,幾年前出來創業的小虎,每個寒暑假,都會組織老家的高校學生來深圳打工,讓他們像自己一樣,能來看看深圳的樣子,感受深圳的炎熱,體會深圳的生活。

虎西列

雖然虎西列的父母還留在老家,但每天的生活卻和以前完全不同了。兩年前,虎西列跟父母說,別再種地了。父母老了,要是再每天都在菜地里勞作一天,身體根本受不了,但是老人忙了大半輩子,根本閒不下來。

在老家的父母準備喂牛喂雞

這是深圳·金海湖實驗學校,雖然名字里有深圳,但卻不在深圳。這裡是畢節的金海湖新區,很多異地扶貧,進城務工的貧困戶,未來會入住這裡。潘磊,以前是畢節小壩鎮中學的校長,現在在教育局基建辦任職,從教室到工地,工作以來,都沒離開過教育行業。

潘磊

建設中的學校

當過老師的潘磊知道,想要交出一份滿分的答卷,過程要比結果還重要。看到工人沒戴安全帽,潘老師總是苦口婆心的勸導;遇到工程質量有問題,也必須第一時間重做。

1996年,深圳與 畢節山海相連,成為山城畢節脫貧攻堅做強有力的後盾。今天,這裡已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人們的生活不斷在變化,畢節,也在用嶄新的容貌,迎來更多的機遇。

貴州畢節

更多精彩,盡在明日(本周日)上午11:10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深愛圳幫扶》,壹深圳同步網絡播出。

編審 | 張丹 主編 | 王艷丹 責編 | 曾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Bn_YHMBnkjnB-0zZEn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