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鶴道長社群新商業的4大變現核心與3大弊端

2019-08-18     靈鶴道長

網際網路最大效益是連接,千萬別說電網已經過時,網際網路將發揮越來越大效益。

讓每個企業和每個品牌找到了與用戶最短最便捷的路徑,只要你有足夠的閃光點、吸引力、人格魅力,甚至是噱頭,你都可以聚集到一群追隨者,把它變成一個社群,並用心運營群,將可能在以後電商時代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機會,這是一個可能突破的口。

新商業時代完全打破了傳統市場經濟下渠道、媒體和產品之間的三角關係。

過去的商品流通環節一直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造成商業的競爭都是差價的競爭。

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滲透,企業的重心慢慢由渠道和媒體轉移到產品與服務上,以「物」為核心的品牌效應也逐漸被以「人」為核心的社群效應取代。



簡單說一下社群行業幾個核心因素:

圍繞社群行業有數據,情感,包括參與、情境、事實,等多方的要素。

比如說在成長方面,一定是基於粉絲的社群經營。

用戶的創造方面,我們要講用戶製造,發揮用戶智慧,參與製造產品時代。

參與感方面,強調用戶推動的眾籌商業,在情境方面強調觸達用戶的場景營銷。

在連接方面,強調實時響應的客戶服務。

從數據方面,打破邊界的用戶協同。

思考點從我們自身,我們想幹什麼,他需要什麼,找到我們被需要的價值,才會有更好的增長點,而且不會被用戶拋棄掉,社群商業是以人為本,通過用戶交互、間信任、傳遞價值,並實現訂單轉化和復購的商業模式,它是一個商業要素,關鍵要素是人,而真正和人之間建立連接不是一種交易行為,而是一種誠信,一種信任,一種溝通。




社群商業有幾個關鍵要素:

第一個是交互,我們希望產品雙邊效應,不是單純的買賣關係,是挖掘與滿足需求的過程。

第二方面信任,一切成交的基礎,產品賣不出去,不是產品不好,是沒有信任。

第三是分享,傳遞價值的最佳方式,建立口碑的必經手段。

第四轉化,商業化的開始,沒有轉化就沒有持久的生命力。

第五是復購,用戶的終身價值,是企業成功的根本,也是持續營銷的目的的所在,我們要不斷挖掘用戶終身價值,來的服務好,讓你永遠離不開我,這個是企業的根本,也是服務的目的。

粉絲和消費者的區別是什麼?

粉絲是一種情感紐帶的維繫,粉絲行為超越於消費行為本身,因此,品牌要麼將粉絲變成消費者,要麼就要把消費者變成粉絲。

這是社群時代的新商業規則——用社群去定義用戶,經營社群去挖掘基於核心產品的延伸需求,這區別於工業時代的產品為王——先定義產品,再尋找消費群,然後再經營用戶。

這個時代的特徵是企業永遠不要覺得自己懂得一切的用戶需求,而是讓用戶來參與提供需求的過程,甚至邀請用戶來參與到解決消費需求工作中,企業需要為消費者設立「吐槽社區」和「創新社區」,並懂得將這些社區的消費者內容為創新所用。

「吐槽社區」和「創新社區」,就是消費者痛點的發掘之地。

目前已經實現經濟變現的社群,簡單來進行劃分,可以分為四類:

一、會員制社群

會員制玩法已經成為主流,會員制的核心邏輯是通過預收費增加用戶的沉沒成本,讓社群成員留存在魚塘中持續進行消費。

會員制社群,本質是提供服務,會員制社群的盈利模式,毫無疑問是會員費,而用會員製做變現的條件,是具備長期輸出內容的能力,靠內容的輸出來吸引流量。

二、產品型社群

做產品型社群,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是,做一個讓人無法輕易複製的產品,並且能通過社群運營帶來用戶極強的參與感。

產品型社群要持續存在,本質上需要依靠口碑營銷。不過,產品型社群前期要吸引精準的目標用戶,需要找到一個讓人無法抗拒的引流產品或服務。

三、流量類社群

流量類社群的主要盈利模式是聚集流量,推廣產品。只要社群規模合適,這個群就會變成一個渠道,可以去做各種各樣的推廣,因為群內人群精準。

簡單來講,就是把流量聚集起來之後,利用這些流量去賺錢。

四、工具型社群

工具型社群的理念是:社群就是工具。社群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就像是產品一樣,是產品你就需要提供價值,而價值是在特定場景下的價值,離開了場景談價值就是空談。

要做工具型社群,就要找到目標用戶的痛點,然後通過提供相應的工具,來解決用戶的問題並增加用戶的粘性。

工具類社群只要具備有策略的引流能力和精準的用戶需求把控能力,並且能提供工具來解決用戶的痛點問題,就能成為一個活得風生水起的社群。

面臨嚴峻的市場競爭態勢,公司項目需要新的增長點, 社群是目前觸達用戶的成本最低的陣地。

當然,這裡我對社群商業的核心困惑進行了整理變成歸納三類社群商業問題:




第一:社群模式選擇

社群以其低成本、封閉性、自組織 、強關聯等特性穩居私域流量構建的核心地位,看過去似乎任何行業、任何階段的公司,都可以通過社群獲得商業上的增長,而這這恰恰是社群商業最大的風險所在。

企業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活下去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擁有高於行業平均的經營效率」。

在考慮社群模式之前,我建議是先去分析自己的產品是否真的適合做社群,從服務供給-服務交易-服務交付這 3 個環節去評估,社群對某個環節的效率提升價值到底有多少?

如果都沒提升的話,那就別社群了。



第二:社群運營方法

絕大部分企業社群都存在 3 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首先,不能夠清晰的向用戶描述社群服務價值 ,其次,不能保證連續多天高質量完成這些工作,在社群快死的時候才關注運營問題,而非一開始就關注。

由於社群是人的聚會,所有沒有一個萬能的運營模版。

不過在設置社群運營方案的時候,社群運營官道長 建議大家採用遊戲化思維和框架,它們可以幫助你把所有的運營必備工作和「甜點型」創意都梳理出來。


第三:社群團隊建設

社群是否一個非常耗人力的商業玩法,當你社群做到千萬級營收的時候,你會發現做到最後就是對員工的運營,因為這個時候你需要思考的是保證社群運營同學們可以按照公司制定的標準和方法往下執行。

在搭建社群團隊的時候,學習管理方法和激勵方案制定,其實只是停留在了軟體層面,想要搭建社群鐵軍,需要從硬體出發,學習組織框架的搭建,並且隨著不同的業務階段去搭建你的框架。

內容是社群商業的基礎,由它來吸引用戶,社群的形成和後續的運營才有了可能,但是單純的內容無法留住用戶,必須通過社群才能完成有效的用戶沉澱,而商業則將社群模式的價值展現出來。內容、社群和商業三位一體共同實現了社群商業。

以人為本、用戶主導的社群商業,現在才剛剛開始,未來還大有可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3Jnp2wBvvf6VcSZ7q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