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9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
網上報名時間為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據統計,2015年-2019年考研報名人數逐年增長,實現了「五連漲」。考研專業人士分析,預計今年人數將突破300萬大關,甚至高達350萬人,面對如此龐大的數量,各位準備考研的同學是否都做到心裡有底?是否打算另尋出路?
那些五味雜陳的備考心態
「在機械式複習的煎熬中,我決定去留學」
@ 小 z 同學
我已經習慣了早上七點準時去圖書館報道的日子。我的每一天都是在:上午複習數學、下午主攻專業課、晚上死磕英語政治中度過的。而第二天的任務,就是重複著上一天的「機械式複習」。
僅是數學單科就要進行三輪複習,專業課至少也要進行兩輪,最後兩個月,還要不停地背英語作文背政治重點等一大堆東西。反正整體上說就是在消磨時間,而不斷增多的考研人數也給了我莫大的壓力,休息的時候也休息不好。
這種特別疲累的狀態,再加上考試結果的不確定性,讓我改變了最初的選擇。我決定出國留學,去感受一下國外不同的教育,畢業以後回國,也可以享受國家的福利政策。
相信許多備戰的同學,或多或少都有著與上述相似的心態。考研帶來的巨大壓力,也是與其難度息息相關的。
(圖源網絡,侵刪)
國內考研還是出國讀研是很多同學所糾結的,這兩條不一樣的道路上有什麼不一樣的風景呢?
申請難度
國內考研人數龐大,競爭激烈,研究生考試在每年的12月份統一進行筆試,次年3月份左右再由各學校組織進行面試,國內的研究生考試一般都是由政治+英語(必考)+數學(部分專業考)+專業課組成,需要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年的備考時間,在複習過程中,有很多內容是需要你死記硬背的。筆試通過之後還有一輪複試,筆試成績相對來說更加重要。國內考取985、211類學校難度係數較大。
出國留學讀研是以申請的方式,向學校遞交相關材料。學校會綜合GPA、雅思或托福成績、GRE成績、個人陳述、實習經歷等綜合評定後決定是否錄取;每年可同時遞交多所院校申請,因此成功的機率相對來說會高一些;
出國讀研在單純的考試方面沒有國內考研壓力大,但由於需要GPA,學生要在平時的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所以在準備周期要遠遠長於國內考研。
讀研時長
國內研究生通常根據專碩和學碩的設置分為2~3年。
國外讀研的學制通常是1-2年,其中,英國等國家的學術體系一般為1年。美國研究生為學分制,30-60分,大部分1.5年。
學費
在國內讀研,學術碩士一般是每年8千-2萬元左右,專業碩士每個專業都不一樣,5萬到十幾萬不等。
出國讀研,不同國家和學校專業有不同標準,英國和美國的學費比較高,平均每年要10萬-30萬不等,但為吸引國際人才,一些學校會發放高額的獎學金。而且在法國、德國等部分歐洲國家,入讀公立大學還是完全不收取學費的。
生活費
出國讀研在住宿、飲食方面的花銷國外讀研要比國內多,具體數目要根據不同情況而定。這也是一大部分學生選擇在國內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業機會&畢業競爭力
國內讀研
一般國內讀研對考公務員,進入國家單位,事業單位幫助比較大。加上國內研究生費用相對來說較便宜,是很多家庭孩子的第一選擇。
但研究生團體的擴大,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教學設施匱乏,教學質量的下降。國內研究生的含金量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加上國內讀研的時間比較長,同屆本科畢業的學生已經優先工作幾年。
但比留學生有優勢的一點是可以獲取更多渠道的就業信息,接收一手招聘信息等。
出國留學
國外的研究生非常注重學生做研究期間就得到各種各樣實驗、研究的,以及外界公司或者是機構進行合作的機會,包括自己實地考察的機會。
打工幾乎是每個留學生都有的經歷,即使家庭條件很好,學校也會為其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自己也可以尋找適合自己的打工機會,增強實踐經歷。
相比國內讀研的同學,申請出國留學入學機率高、學習時間短。同樣的學習背景,到國外可以擁有更優質的教學資源。80%的學生在選擇出國讀研的理由時選擇了高質量教育和更好就業兩個理由。
最為直觀的是,留學國外,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鍛鍊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
而海歸同時有兩種選擇,留在國外和回國。在國外,如果畢業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以後留在國外的幾率更大;在中國,82.5%的單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歸員工採取了傾斜性待遇。相比之下,更傾向於招聘海歸的單位,如民營企業、海歸創業民營企業則會為海歸員工提供更豐富的優惠待遇。
畢業後選擇讀研與留學的人群,現在怎麼樣了
麥可思曾對2015屆大學畢業生進行過畢業半年後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2016年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約12.3萬,高職高專生樣本約12.7萬份),2018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三年後的再次跟蹤評價,全國本科生樣本約3.6萬,全國高職高專生樣本約3.6萬份。
2015屆本科畢業半年後
國內讀研與留學人群三年後的月收入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5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後職業發展跟蹤評價,2015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可以看出,2015屆本科畢業半年後國內讀研人群三年後的月收入為7371元,與本科總體(7441元)基本持平,學歷提升帶來的回報可能因畢業時間短而尚未體現;畢業半年後留學人群三年後的月收入為9934元。
2015屆本科畢業半年後
國內讀研與留學人群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
數據來源:麥可思-中國2015屆大學畢業生三年後職業發展跟蹤評價,2015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培養質量跟蹤評價。
可以看出,2015屆本科畢業半年後國內讀研人群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為77%,與畢業半年後留學人群三年後的就業滿意度(78%)基本持平。
其實,考研與留學申請看似是兩條完全平行、互不相交的道路,實際上,二者需要付出的努力很多都是重疊的,尤其是對於大一、大二的同學來說。在大一、大二時儘早訂立做兩手準備的計劃,及時規劃並嚴格執行,到了大四時會輕鬆很多。對於這部分同學來說,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注意:
0
1
平時一定要認真學習學校的課程,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大學期間優秀的學習成績,對於日後的一切計劃來說都是大有幫助的。紮實的專業基礎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從出國留學方面看,學習成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同於國內的高考、考研這樣「一考定終生」的模式,許多國外高校往往看重學生的綜合能力與耐力,對於平時成績非常重視。GPA(Grade Point Average)指的是平均績點,是由每門課的成績計算得來的。GPA一般來說是國外高校錄取學生的硬性條件。如果成績達不到規定的分數,很可能與心儀的高校失之交臂。因此,對於想要出國讀研的同學來說,從大一第一學期開始保持良好的學習成績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定不能放鬆自我。
從國內讀研的方面看,學習成績也是極其重要的。一方面,學習成績是學校篩選保研名額的重要參考標準。成績排名靠前的同學,更有可能獲得本校的保研的資格。另一方面,對於考研的同學來說,有些高校在複試時會要求提供本科時期的成績單,學習成績作為對於學生本科教育背景考核的重要方面,會對複試成績與錄取結果產生影響。
0
2
英語水平非常重要,一定要好好學英語。
從出國留學方面看,英語水平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與GPA一樣,標準化考試成績也是一項硬性條件。雅思、托福作為國際最常用的英語語言水平考試,是申請留學的同學必過之關。GRE、GMAT則是研究生申請的入學考試,這兩項考試都以英語為基礎,出題人默認答卷者的母語是英語,也就是認為你在語言理解上是沒有問題的,在此前提下對你的思維與知識等進行考核。
從國內讀研的方面看,英語也是一道必過之關。因為英語是碩士研究生招生全國統考的必考科目。不論你要報考什麼專業,都必須要考英語。根據專業不同有「英語一」「英語二」之分,但是難度都不低。
0
3
積累實習、科研項目、志願活動等經歷,有利而無害。
從出國留學方面看,這些都可以歸為「軟實力」,是國外高校近年來越來越重視的部分。現在不少國際教育機構推出的「背景提升」項目,就指的是讓學生參加更多豐富而有益的課外活動等,提升學生的「軟性背景」。這些活動經歷可以填寫在PS(個人陳述)、CV(簡歷)和Essay(小論文)中,讓你的申請文書更加漂亮,向招生官展示出你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這樣就向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從國內讀研的方面看,這些活動經歷的益處並非是直接的,但是也不能忽視。實習經歷等對於初試成績不會產生影響,其效用更多體現在複試的面試中。面試需要和招生老師進行面對面的交談,在此過程中,如果能夠展現出自己對於所從事領域更加深刻、新穎的理解,無疑會大大加分。而相關的實習、研究經歷能夠對此產生很大幫助啊。不少在初試中排名靠後的「實踐型」考生,往往能夠在複試中脫穎而出,並因此「逆襲」成功。
學習成績、英語水平、活動經歷,把握好以上三點,對於做長線準備的同學來說,已經打下了堅實的成功基礎。隨著考研季與留學申請季的臨近,處理好其他的內容就能夠更加得心應手。
無論是在國內考研還是出國讀研,建議大家切忌盲目從眾,要清楚自己讀研的意義及規劃,按照理想、能力、費用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選擇出國讀研需要注意的是,國外很多高校都遵循「先到先得」錄取原則,越早申請,越容易成功。而且一定要選擇教育部官方認證的學校,以防文憑不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