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方人民,這些年在吃這件事兒上沒少Battle!粽子到底是鹹的好吃還是甜的美味?元宵和湯圓到底誰才是中國的無冕之王?北方的餃子和南方的餛飩到底誰更優秀?鮮肉月餅和棗泥月餅誰能夠稱霸中秋?為了吃爭到面紅耳赤是我國吃貨的常態。然而讓我沒想到的是,南北吃貨的和解,竟然是因為一包方便麵。今天中午閒來無事,看著毫無新意的外賣甚是反感,於是從抽屜里拿出了辦公室常備食品三鮮伊面,準備泡一包泡麵再配一根火腿腸。
說實話,如今的外賣再優秀,可是總有吃膩的一天,唯獨三鮮伊面這最質樸的味道始終深得我心從未被取代。正當我麵條泡好準備開吃的時候,旁邊一位來自廣東的同事尋味而來,站在我旁邊楚楚可憐的說,你這三鮮伊面,能給我吃一口麼?我說你也吃過?同事說,嗯,小時候常吃。從來沒有在吃上面達成過共識的我們,這一次竟然通過這包三鮮伊面而心靈相通,原來,三鮮伊面不光是北方孩子的專屬回憶,它和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80後都產生過交際。
吃過了百八十包的泡麵,最後還是覺得,三鮮伊面不僅僅是方便麵的鼻祖,更是方便麵之光啊。清脆的麵餅、簡單的料包,在熱水傾注而下的時候瞬間達到高光時刻。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時代的我,每天早晨起床後最期待的,就是聞到廚房裡飄來的最熟悉的麵條的味道。如果我前天拿回了滿分的試卷,第二天媽媽還會給我加根王中王,中間臥一個雞蛋,為了補充營養,裡面還會放上幾根青菜,這就是當時最嚮往的早餐啊!
三鮮伊面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就是干吃!相比後來的小虎隊、小浣熊,三鮮伊面才是乾脆面的鼻祖。因為麵餅酥脆,料包鮮香,只需要在打開袋子之前把麵餅掰碎,然後把粉包倒進去,再捏緊袋口用力搖一搖,好吃的乾脆面就做好了。零食匱乏的年代,這袋可當主食可當零食的三鮮伊面,幾乎成了居家旅行必備食品!
在南方,三鮮伊面的可利用性更高。無論是雞煲、羊肉煲還是牛腩煲,只有用一包簡單的三鮮伊面來收尾才算完美。麵條纖細更易入味,放到飽含精華的湯汁裡面用不了多一會就會被煮開,麵條飽浸湯汁順滑鮮香。
牛雜、魚蛋、三鮮伊面,是廣東人心中最無可取代的白月光。無數個放學時刻,廣東孩子們總是不願回家,直到吃上一碗用三鮮伊面做的魚蛋牛雜麵,隱藏在心中的小小心愿才算完成。
如今,已經很難在超市裡面看到三鮮伊面的身影,電視里的廣告時段更是被各大泡麵品牌屏霸,三鮮伊面似乎早已離我們遠去,但實際上它真的沒有走遠。燒烤店裡,各種烤串紛紛落幕,姍姍來遲的炒方便麵;
麻辣燙店裡,與蔬菜丸子交織在一起的煮方便麵;火鍋店裡,各種涮肉吃膩後,給肚子帶來落胃感的那包方便麵,其實都是三鮮伊面的傾情出演,只不過,大家都沒有提起它的名字而已。但是味覺很誠實,它告訴我們,就是這個熟悉的味道,雖然說不出它哪裡好,但就是誰也替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