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杭州,有人在醫館吧檯和感染者近距離駐留50秒被傳染;在寧波,有人在菜市場和感染者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被傳染。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
排隊買烤鴨時被傳染,同一家浴室多人被確診
江蘇省衛健委2月6日通報了一則案例,一名女子在排隊買烤鴨時被感染。
根據通報,該女子62歲,現住南京市鼓樓區,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1月22日,患者在烤鴨店排隊購買烤鴨時與一確診病例(已在浙江被確診)有過密切接觸史,1月29日出現發熱、乾咳等症狀,居家休息未外出。2月2日下午步行至醫院急診就診,後轉至發熱門診就診並隔離治療。2月3日用專用救護車轉送至南京市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治療。2月5日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現在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目前症狀較輕,病情平穩。
微姐注意到,在江蘇淮安市,曾在同一家浴室洗浴的多人被確診。
病例1:男,32歲,現住淮安清江浦區酈城國際小區,無湖北居住史和旅行史,是淮安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1月19日晚至1月20日凌晨在淮安區淺深浴室洗浴;1月25日出現頭痛、咳嗽、發熱等症狀,服用感冒藥後好轉;因其岳父和妻子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2月2日起被集中隔離觀察;2月3日轉至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2月5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病情平穩。
病例2:男,35歲,現住淮安區河下街道河北村,無湖北居住史和旅行史。1月24日下午在淮安區淺深浴室洗浴;1月30日出現畏寒、發熱、乾咳等症狀,服藥後症狀未緩解;2月2日至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隔離觀察治療;2月5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病情平穩。
病例3:男,35歲,現住淮安生態文旅區徐楊小區二期,無湖北居住史和旅行史,與淮安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1月23日下午在淮安區淺深浴室洗浴;2月1日出現胸悶不適等症狀;2月2日在開發區徐楊衛生院就診,肺部CT檢查顯示兩肺見散在斑片狀磨玻璃影,遂轉至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接受隔離觀察治療;2月5日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目前病情平穩。
圖文無關
疫情之下,我們怎樣保護自己
國家衛生健康委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公共場所、交通工具以及不同風險人群的健康防護有關情況。
1.針對人員密集場所,有哪些具體防控措施?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 王斌: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公共運輸工具要加強消毒頻次,加強通風。乘客乘坐時,要儘可能隔位而坐或分散而坐。公交儘可能採用自然通風,計程車載客之前做好消毒。
賓館、商場、超市、辦公樓等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要做好室內的清潔和消毒,加強通風換氣和垃圾處理。工作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不要帶病上崗。
在辦公樓等公共場所,要加強對來訪人員的管理,做好體溫等健康監測。
去公共場所的人員,儘量減少接觸公共物品,儘可能和別人保持一定距離。
資料圖(圖片來源:攝圖網)
2.個人乘坐交通工具,如何做好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張流波 :在擁擠的交通工具上,至少要戴外科口罩以上級別的口罩,隨時進行手衛生,還要注意與陌生人保持距離。
計程車、網約車這一類交通工具的風險,比火車、飛機要低一些。建議乘客在乘坐以前開門通風,用消毒紙巾對坐的位置、手碰的位置做消毒,要求司機和乘客都戴好口罩。旅程結束下車後,做好手部衛生。
3.在外不方便洗手,消毒濕巾、噴霧等能否起到消毒效果?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張流波 :出門在外沒有流水洗手,要用手消毒劑,把手掌、手背、指縫、手指、手指尖、大拇指等部位都擦試到。如果對酒精過敏,可以用無醇的手消毒劑。
4.針對電梯按紐、門把手等高風險區域,如何做好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張流波:電梯按紐、門把手風險較高,並不是因為病毒在上面存活時間長,而是因為這些地方屬於高頻接觸區域,相互接觸交叉感染的風險大。應對策略包括:增加消毒頻次;使用面巾紙、消毒紙巾等隔開,手不直接觸碰;觸碰以後,及時洗手、消毒。
5.出現疫情後,能否使用中央空調?
中國疾控中心消毒首席專家、環境所消毒中心主任 張流波:有疫情出現,應該停止使用中央空調系統,還要對整個環境進行綜合消毒處理,在消毒處理合格以後,再看中央空調是不是可以打開。
6.哪些行業感染風險更高?如何防護?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處研究員 馮錄召:環衛工人、公交車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還有地鐵、機場、海關的安檢、檢疫人員,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日常接觸人員較多,感染風險較普通人群更高。
這些人群要準備好口罩等防護用品和消毒用品,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口罩在弄濕、弄髒導致防護性能下降時,要及時更換,用洗手液流水洗手,每天至少兩次測量體溫。一般情況下,不必穿戴防護服或者防護面罩等防護用品。
如果出現了一些可疑症狀,比如發熱、咳嗽、呼吸困難、腹瀉嘔吐、肌肉酸疼等,應該立即停止工作,不能帶病上崗,及時就醫。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央廣網天津等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柳州晚報 ID:gxlzwb
柳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編 輯:王 瑩
校 對:劉 慧
責任審核:鄧國全
微信合作、洽談請聯繫:17307722632(微信);領獎、諮詢請聯繫:0772-530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