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無論是誰,都不喜歡那些貪得無厭的人。然而,並不是所有貪得無厭的人都不得善終的,有時候貪心一點,反而能夠保命。秦朝就有一位大將,皇帝讓他出征打仗,他卻提了一大堆要求,這簡直就是敲詐。但是秦始皇為了讓他給自己打仗,雖然心疼也只好答應。
這個人就是王翦。王翦是貴族之後,秦始皇開始親政之後,王翦就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開始為秦始皇建功立業。十五年的時間裡,天下的六個國家,其中五個都是王翦和他的兒子王賁滅掉的。可見王翦是非常有軍事才能的。
然而再有才能的大將也有老的時候。或許是因為王翦老了,也或許是因為王翦打仗的時候太耗費兵力。到了後來,秦始皇就不太想讓王翦出征了。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雖然王翦總是打勝仗,但實在是太燒錢了。
因為王翦打仗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必須要帶領與敵軍相當或者是比敵軍還多的兵力才肯出征。要知道,少帶一個人就少一份糧食。因此與之前的白起經常以少勝多比起來,讓王翦打仗的成本明顯要大得多。
在攻打楚國之前,秦始皇將自己的大將和謀士們召集到了一起開會,討論一下怎麼才能將楚國拿下。王翦說:「給我六十萬兵馬,我肯定將楚國搞定。」秦始皇聽了之後不說話,這用的人也太多了,四捨五入都有百萬了。因此秦始皇又問自己最近比較看好的後起之秀李信。
李信知道自己表現的機會到了,因此信誓旦旦地說:「要是我出馬,二十萬人就足夠了。」秦始皇聽了非常高興,一下子減少了三分之二的成本,是個老闆都會高興,因此就將這個差事交給了李信,還認為王翦是老糊塗了。王翦見此,趁機就告老還鄉了。
然而沒過多久,李信帶領的二十萬大軍就敗了,而且損失慘重。這是秦始皇開始統一天下以來,少有的敗仗。秦始皇知道之後非常生氣,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姜還是老的辣,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因此秦始皇只好再次請王翦出馬。
但是之前他讓王翦很沒有面子,秦始皇怕王翦還為之前的事情懷恨在心,不答應出山,因此親自到王翦的老家謝罪。王翦見秦始皇給足了面子,就答應了。但是他是有條件的,王翦一改之前的清廉,對秦始皇就獅子大張口,要了很多良田美宅。秦始皇當時十分心疼,但畢竟有求於人,因此答應的十分痛快。
誰知道王翦出山之後,還沒有出關,就連續五次寫信,再次給秦始皇要田地,還一直叮囑秦始皇,可千萬別忘了。第五次的時候,他的部下終於看不下去了,對王翦說:「將軍啊,您是不是太過分了。」
王翦說:「你們懂什麼,秦王多疑,我把幾乎把秦國所有的士兵都帶走了,我要是不跟他要錢,讓他以為我除了財產之外別無所求,秦王還以為我想造反呢。」部下聽了之後連聲稱讚,對王翦的深謀遠慮更加佩服了。
一年之後,王翦成功攻破了楚國。秦王見王翦成功將楚國拿了下來,也將六十萬兵馬交回來了,非常高興,感覺自己給他那麼多金錢還是非常值的。秦始皇不久之後南征百越的時候,還是將差事放心交給了王翦。
從此之後,王翦說什麼也不打仗了,以年齡太大了為由,回家養老去了。因此,王翦成為了秦國名將中,少有的得以善終的一個。從王翦的事跡中我們可以得出,不是自己問心無愧,一味地有好名聲就能夠讓皇帝放心的,有時候還是的耍點心眼兒,不然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對於此事,大家是怎麼看的呢?